罗川古城
在甘肃陇东,陇原大地上有一个规律,凡是建在塬上的县城都是后迁过来的,上面写有遗存的古迹,且它的古城与新城不在同一个地点。
比如说,合水县的新城在西华池镇,而老城在城关,
古城庆阳市的新城在西峰区,而老城庆州古城却在庆城县,
长武县的新城在昭仁镇,而古城长武城更是跑到了临近甘肃的泾川县。
反观沿河分布的那些县城,城内有古塔,有钟鼓楼,有城墙,甚至还有石窟,人文气息之浓厚,宛如一片可全民参与的露天博物馆。
由此可以见得,古人选址城市的第一标准即为水源,很多更是选到了河流的交汇处,相当于给城市的水源供给买了一个多重保险。
罗川古城
位于甘肃省最东边,正宁县边缘的正宁县也不例外,它的新城所在地---山河镇是一个建在塬上的县城,
旧时曾是子午岭山民前来卖山货的市场,而当时正宁县真正的县城却在其西南30公里处的罗川古城。
这座古城包夹在两条平行分布的黄土草地之间,山谷中蜿蜒的四郎河滋润着成片的农田,盎然的绿意犹如曼妙的青蛇一样不断地延伸。
遥想正宁人的祖先当初选城址的时候,一定也像我们一样,在山头眺望到了如此惊艳的景色。
正宁的建制起始于汉代,县域曾设有独乐,阳周二县,位于北地郡的最南部。
罗川古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部族攻伐,诸侯兼并,县域归属曾屡经更迭,直到隋文帝开皇18年,由于罗水出于川江,阳周译名为罗川,属宁州管辖。
罗川这个名字和宁州辖县的属性才基本确定了下来。
古人常言道,天与地相通,人与天之间也可以以某种方式进行沟通。
唐初,罗川属关内道宁州。
天宝元年 (742年),唐玄宗梦群仙现于“罗底”,派使臣在罗川县挖得玉真人像27尊、心星1座,
后来这些石像被运抵皇宫,陈列于大殿内,工人奉命早晚焚香祭拜。
罗川古城
为继续他们的使命,李隆基令人仿制了这些神像,并送回原来的洞穴,还在那里盖起了通圣观。
自此以后,为保真人安宁,罗川县正式改名为真宁县。
随后,唐肃宗李亨在罗川古城躲避过了“安史之乱”。
为了避世宗“胤禛(yìn zhēn)”的讳,
清雍正元年,为了避清世宗“胤禛(yìn zhēn)”的讳,才将真宁改为谐音正宁,
从隋文帝时期一直持续到民国十年,罗川古城作为正宁县制的时长已经持续了1509余年。
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的话,被众人遗忘的正宁县罗川村如今将会是另外一番模样。
罗川古城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握有兵权者占寨为主,据山为王。
河南杞县人李建泉,以营职身份于民国17年出任正宁县县长。
由于在长期的混战中养成了劫掠为生、贪财图利的恶习,自他出任县长之后,
贪欲更是大为膨胀,即使在遭遇饥荒,百姓灾难深重之际,也无丝毫悯农之心,
仍不顾百姓死活,敲骨吸髓般地搜刮百姓的钱粮。
百姓聚集起来赴县衙请愿无果,忍无可忍之下,村民杨英才召集2000多名民众,
于民国17年十月围困罗川古城,要求李健泉减免赋税,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可李健泉不但不答应民众要求,反而同榆林子乡绅勾结在一起,将局势火上浇油。
数月后,为了报复聚众围城的首领杨英才,李剑泉派警佐高志宽以聚赌为由惊扰众人,致使多人坠崖,其中也包括这位警佐的父亲。
罗川古城
事发之后,高警佐后悔不已,因此饮恨于李剑泉。
杨英才借此矛盾动员高志宽利用其职务之便进行行刺,为父报仇。
于是,后来发生了当任县长被刺杀的大案后,当局认为罗川地形狭窄,两山对峙,交通不便,回旋不大,孤守难得其援,遂于民国18年迁县治于山河镇。
继任县长、山西夏县人张文明访察了这一案件后,认为是官逼民反,咎由自取,既往不究。
无论是建城还是废城,罗川的传奇无不叫人印象深刻,那在古村里究竟还有哪些遗存能够将我们拉进这些故事之中呢?
罗川古城
如果我们最初抵达历史文化名村----罗川村,气势恢宏的罗川赵氏石坊定会抓住我们的眼球,
它矗立在古城村庄主街的中轴线上,街头的清官坊、天官坊和街尾的恩宠坊遥相呼应,弥补了我在庆城没有看到满街石坊的遗憾。
这三座石坊为传统的三门三楼石牌坊,建立于明万历年间,均与在这里任职的一代廉吏赵邦清有关。
每扇石坊的柱子前后各护有戗石两块,上方坐镇有小型石狮,有些都已风化。
石柱之间的梁枋,明间镂刻有奇珍异兽,花卉与荷塘,用于承重的三根横梁上再现了历史上罗川集市的繁荣景象。
古人的工艺妙就妙在不像现代的这般千篇一律,哪怕是表面上被风化剥落的纹理都宛如烟尘、画卷一般。
位于牌坊后方的是一对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铸造的铁旗杆,它们原本立于城隍庙的门前,与正宁的艺术瑰宝赵氏石坊共同陈列于主街之中。
这两根旗杆的顶端,各矗立有一只背负着“日”、“月”二字的铁鹤,铁鹤的下方为一对呈梯形的匾额,上书“七国保卫”和“万代屏藩”。
罗川古城
旗杆的上段与中段为插放着三角形旗帜的小方斗,四角各有一面,对应着的铃铛在风中摇曳,模拟出了铁旗挥动的声音。
旗杆整体上细下粗,通身双龙缠绕,下端插入铁狮的背腹。好一根奇妙的旗杆组合,从头到脚都洋溢着精彩。
罗川村的文庙大殿现位于学校的操场旁边,它初建于元至正年间,并于明朝毁于战火,现在的版本是清顺治年间重修的。
罗川古城
大殿的前后各植古柏两棵,一棵半枯,一棵全枯,可人们依旧对其心生敬畏,如同树神一般存在着。
据考证,这两棵古柏比罗川县城还要年长,植于东汉时期,树龄可达上千年之久,我们后人可以将其比作正宁县的历史之根了。
目前,罗川古城周边数十里范围内,旱烟最为有名气,古城当地百姓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曾为唐朝时的朝廷贡品,
另外正宁大葱、四郎河蜂蜜、纯手工挂面、罗川古城黄酒、花椒、饸饹面等特色文化元素,统一享有盛誉。
2006年5月,罗川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8月,罗川古城被省建设厅和省文物局首批评定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
罗川古城
---- END ----
编辑 | 青桐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