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这个暑假,天空下自然学校带领孩子们走进秦岭大自然,去亲身经历幽幽繁森、蜿蜒山野,鸟叫蝉鸣,与野生朱鹮做邻居,与萤火虫一起观看星海,在这里释放本真天性,建立与天地万物的联系。
在夏日均温26℃的清爽山风里,穿梭于秦岭南麓腹地的原生秘境。研习自然、探险户外、调研乡村,6天5晚的深度之旅,用脚步“写下”最难忘的故事。
好奇心加载完毕,出发!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的时光慢,夏令营孩子们的到来,打破往日宁静,充满欢乐氛围。晚饭后,破冰游戏在天空下的自然书店里展开,在游戏环节中,大家彼此逐渐认识和熟悉,分成不同小组,建立起彼此美好的友谊。
在学习了安全知识后,领取到任务卡,小朋友们便迫不及待的这老师一起前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了。
在植物大王国里,认识新物种朋友
秦岭有数不胜数的植物种类,堪称中华物种宝库。种子植物3846种;藓类植物326种;蕨类植物296种。秦岭被子植物的科、属、种数,分别占到全国的57%、34.4%和14%。除此以外,秦岭还分布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四种:独叶草,华山新麦草,珙桐,红豆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6种。
此次夏令营的第二站,便是秦岭支脉上的平河梁国家森林公园,一个上午的徒步山野之后,终于登上秦岭分水岭,沿途考察植被,高山草甸在周边进行植物和动物痕迹调查,周边山林里的植被十分丰富,各种鸟类和小动物活动的痕迹也时常可见。
本次活动的特邀导师党高弟,他坚持在秦岭深处保护植物、拍摄植物、研究植物数十年,多次受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委托和特聘,被誉为秦岭知心的“植物达人”。
孩子们一路跟着党高弟老师,一起畅游在神秘的植物王国。通过观察、触摸,甚至品尝果实和树皮,触发所有的观感。开放式的教学轻松、自由,边走边学,不知不觉便忘记了徒步的疲惫。
了解秦岭地形地貌、平河梁高山草甸的海拔高度,影响在地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从而了解生态环境、野外生存技巧,从他者到自身,懂得尊重生命。
观朱鹮、戏瀑布,山中野趣无穷
造访距离渔湾不远的石泉县城关镇草池湾村,这里竹茂松青、良田美池,是一方历史悠久、文俗鼎兴的原生遗世村落,30余只野生朱鹮在村内飞掠翩跹,孩子们特来学习这些“东方宝石”朱鹮的家族历史,以及珍稀物种的保育知识。
朱鹮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古称朱鹭、红朱鹭,一度濒危到全世界仅剩七只,后经几代人的保护和人工繁殖,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变成现在7000多只。朱鹮外表美丽优雅,性较孤僻而沉静,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
沿着小径,先后参观村中原始树林的巢栖环境、稻田环境、池塘栖息地等朱鹮生活场所,近距离观察朱鹮身姿,了解朱鹮保育对于秦岭生态的重要性和助推作用,将生态保育责任的种籽埋入心中。
午后来到十八丈瀑布,被孩子们誉为“大自然里的水上乐园”,在专业生活老师的带领看护下,勇敢跳入浅水潭,脚丫踏入水中的一刻,将夏日炎热抛之脑后,相互激战,释放情绪,与自然融为一体。
古村调研,稻田火锅,乡野露营
小小渔湾村,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听完老师对渔湾村史背景、传说典故的叙述,开始对村庄进行实地调研,细细观察,很多地方都能发现“渔樵耕读”的历史痕迹。
古朴的渔湾村落,永不打烊的蓝天白云,以及因海拔差异而生的探索不尽的山地植物,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深厚人文的乡土即景。路上遇见了热情好客的村中小孩,被邀请一起品尝了新鲜的西瓜和好吃的玉米。
蜻蜓和豆娘有什么区别?它们有着怎样的一生?水里的其他生物又是怎么生存的?河水中的一块石头上,生活着多少种小小昆虫?.......
一起抓住夏天的尾巴,在稻田边的堰渠、河湾处戏水,一路上有水生昆虫、水草、蜻蜓、鱼虾......用溯溪的方式打开一堂自然课,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捕鱼,并对捞起的水生物进行统计和观察,以此学习水系生态知识。
收获满满的一天,由丰盛又充满仪式感的格兰篷稻田火锅作为结束。
稻田中心的天幕下,大快朵颐,星空下看着电影,彻底放松,伴随着虫叫蛙鸣,今晚的好梦注定难忘。
植物标本,美学藏于一草一木
动手制作植物标本,材料全部源于小朋友们在路上的“战利品”:掉落的树叶,飘落的花朵,昆虫的蜕壳......山野中的时光、生命的痕迹,一一留在相框里。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有敏感、丰富、真挚的感情。他们热诚、好奇、专注,对美好事物有敏感的捕捉力,老师稍稍讲解,便能凭借自己发挥和对美的理解,创作出惊艳的作品,感悟原生之美。
这个世界不只是人类的,有植物,有动物,还有每一粒尘埃,每一颗石子,敬畏自然 热爱生命,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本次研学的课程目标。只有当孩子们去触碰,去感悟,去聆听,去切切实实的站在自然里边,自然才能有所回答。
没有走进田野
如何知道麦浪滚滚的壮观
没有亲吻泥土
又如何知道自己与土地的血脉相连
只有接触才能了解
只有了解才能热爱和敬畏
来源:鹿柴山集
编发:卢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