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的萨吉满盛山,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日月广场上屹立着9根图腾柱系着飞舞的红绸带,妆点出浓浓的节日气氛。留影、拍照、登山、赏景,忙得不亦乐乎的宾客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8月14日上午,来自省内外近5000名宾客相聚在十八站林业局萨吉满盛山景区,共同参加大兴安岭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十八驿站第四届鄂伦春民俗文化节,体验鄂伦春族民俗风情。
“来到萨满山,一生都平安!”身着鄂伦春民族服饰的姑娘们为来宾们戴上象征吉祥、幸福、平安美好寓意的“希瓦”红绸带,“请饮下马酒!”来宾们接过桦树皮酒碗,一饮而尽,同时也饮下了鄂伦春族人对远方来客的浓浓敬意。
通往萨满山的七星栈道,沿途能看到兴安岭特有的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树亭立山间。鸟虫鸣叫、草木茂盛,呼吸清新的空气、脚踏软嫩的青石苔,随着宾客的脚步,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大兴安岭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活动项目之一,十八站林业局各相关部门多次与塔河县进行沟通交流,完成了活动日程、文艺演出、安保、后勤保障等多个环节的策划工作。当日,他们早早来此准备,为宾客展示萨满山上的风采。
“我宣布!中国·十八驿站第四届鄂伦春民俗文化节开幕!”伴着热烈的礼炮声,以民俗表演《大山的回声》拉开了本场文艺演出的帷幕。舞蹈演员们身着鄂伦春民族服饰,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鼓声,搭配萨满舞动作,将人们带回那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鄂伦春族歌曲回荡在上空,日月广场中央象征着火红生活的篝火腾腾燃烧。歌曲《驿站谣》抒发了驿站人对祖国的眷恋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歌伴舞《鄂乡放歌》《我的鄂伦春》《远古之声》《白马》等一个个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向人们展示了鄂伦春族在党的带领下正走向新的辉煌。
在品尝特色食品环节,六口大锅内羊肉香气扑鼻,这道名为“手把肉”美食获得了来宾们的好评。十八站林业局工作人员王德国告诉记者:“早年,鄂伦春族上山打猎都会背着一口锅、一把盐,捕获猎物后,会就地生火烹饪食物,这也是我们所展示的鄂伦春民族特色之一。”
探民俗、敬山神,感受鄂伦春族的热烈与奔放。在日月广场另一边的产品展区和小吃区域人来人往。来自査班河林场、依西肯林场、十八驿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等所展出的蓝莓干、大米、大豆油、蜂蜜、蒲公英茶等产品琳琅满目。由本地面粉所做的饺子、面条、面包、麻花等美食令人目不暇接,工作人员笑容灿烂地端上一碗又一碗,来宾们对美食的味道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志愿者赵凤艳参与了四年的民俗文化节,她告诉记者:“山下的停车场变大了,引导人员变多了,接待能力在逐步提升,看着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心里也跟着高兴。”志愿者孙宇生也打开了话匣子,他激动地说:“乘着旅发大会的东风,能够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我们也能开展第三产业,开个民宿,增加收入了!”
69年前,鄂伦春族人在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下,告别大山和丛林,从此走向了富强和文明。69年后,他们在百年古驿路上,走向灿烂辉煌的新时代。
传播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驿站文化交流、加强生态旅游推介、叫响民族特色品牌,我们相信,此次盛会必将成为大兴安岭全域旅游的闪亮名片!
撰文:见习记者 任露露
摄影:见习记者 程泓淳 全媒体记者 刘迪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