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说到阿尔卑斯山,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白云雪山,美丽的牧场、古老的修道院还有会唱歌的姑娘们。这些在电影《音乐之声》中呈现给人们的秀美壮丽,是很多国人对阿尔卑斯山的普遍印象。但其实,阿尔卑斯山作为欧洲最高大的山,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达到4810米,是名副其实的凶险雪山。
很多国人并不了解的还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曾经在阿尔卑斯山上爆发过激烈的战争,这座洁白无暇的雪山对于两国士兵来说就是死亡的化身,光意大利方面就有53.1万人死在了围绕这座雪山的争夺战上。所以说意大利人在二战后不管站在哪方都不大愿意出力打仗,和曾经在一战中的重大伤亡也有一定的关系。
图片:被登山爱好者在阿尔卑斯山上发现的意大利老式榴弹炮。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等原因,登山爱好者陆陆续续在阿尔卑斯山的雪线上面发现了曾经战死的士兵和使用的武器装备,那些被雪山冰冻的士兵除了衣物损毁外多数都保持着当时的状态,成为了一具具“冰木乃伊”。而他们手中的枪械、身旁的大炮等,也都安静地摆放在战壕中,似乎灾难来临时这些强大的军事装备没有能够做出一丝一毫的反应。
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士兵的死亡呢?除了战争中的人为伤害外,最大的外敌就是雪山上寒冷的气候,还有让人心惊胆战的——雪崩!
图片:2014年在阿尔卑斯山发现的士兵木乃伊,为防止读者不适,进行马赛克处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意大利本来是“三国同盟”之一,也就是说和德国、奥匈帝国是一个战壕的。但是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却选择了中立,其实是待价而沽,看着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前面拼死拼活。1915年,准备已久的意大利终于参战了,不过不是为了帮助自己的盟友,而是在后面捅他们一刀。
意大利暗中向协约国达成协议,加入了协约国阵营,对与其接壤的奥匈帝国开战。究其原因,主要是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本来就面和心不和,两国之间还存在不小的领土纠纷,因此奥匈帝国对这个意大利盟友也并不是非常放心,在两国边境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防御体系。
图片:当年意大利军队向阿尔卑斯山运送火炮。
图片:现代登山爱好者重走这条道路,仍然险要无比。
意大利人集结了近百万的军队,向北攻击奥匈帝国。但是对于意大利人来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雄伟的阿尔卑斯山!它的北部边境是从瑞士到亚得里亚海之间长达600多公里的阿尔卑斯山战线。这条战线单就地形而言就足以使人望而生畏,在遍布沼泽地的伊松佐河平原后面,是高入云端的阿尔卑斯山,这里由奥匈帝国训练有素山地军守卫着。在这条呈曲线的山脉面前,奥匈军居高临下,占尽了优势,
除了自然障碍之外,奥匈军在这里还增添了不少工事,这里被后世军事专家称为“自古以来人类进攻过的最强大的设防地域”。像后来二战诺曼底登陆作战中德军的大西洋壁垒,与之相比都是小儿科了。
图片:意大利山地步兵向阿尔卑斯山防线攀爬。
从1915年到1917年,意大利人沿伊松佐河等先后发起了9次战役,但除了让两军士兵更加疲乏外,所取得的战果非常有限。本来希望的速战速决也最终被拖入了像西线那样的阵地战。
在充满岩石的阿尔卑斯山脉附近作战,与在比利时和法国的软土地上相比,由于是多岩石地形,因此炮弹造成的每轮伤亡要多70%左右,这使得很多士兵虽然在战壕中,也被飞溅起来的岩石击伤或击毙。到1917年秋天,意大利的进攻军队已经伤亡惨重。
图片:奥匈帝国的山地步兵戴着很有特色的军帽,在阿尔卑斯山中艰难攀爬。
战争最激烈的地方是阿尔卑斯山的白云岩山区,这里现在属于多洛米蒂地区,是位于意大利和奥地利接壤的地方,以山形峥嵘奇特的灰白色白云岩山峰为典型地貌。其中意大利多洛米蒂国家公园的山峰尤其壮美,是阿尔卑斯山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被称为“世界八大绝壁”之一,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数百万的高山徒步和滑雪爱好者。
图片:险要雄伟的白云岩山区。
当年这里两国战况激烈,为了保护士兵免受敌人的炮火的侵袭,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军事工程师都建造了不少战斗隧道,用于调遣部队和运送弹药。这些隧道都是在坚硬的碳酸盐岩石中开凿出来的,工程进行地非常艰苦。
由于有了隧道等防御设备,使得战场上的伤亡有了一定降低。
图片:在雪山隧道中前行的士兵,他们靠人背向山地前线运送物资。
但是,很快人们又想到了另一种杀人的方式——雪崩。
1916年12月13日,大雪崩袭击了位于马尔莫拉达山上的奥地利兵营,造成270名士兵瞬间被埋葬。同一天,其他雪崩也袭击了意大利和其他奥地利的阵地,总计造成了2000余人丧生。根据当时的调查,是由于双方爆发了激烈的炮战,并故意向山峰积雪处开火,导致大雪崩的爆发。
这一天被称为“白色星期五”。这还不是唯一的雪崩事件,此后的整个12月份,双方有超过1万名士兵在雪崩中丧生,这其中既有炮击引起的,也有自然灾害。双方还尝试通过山脚下的无人区穿行到对方的阵地下埋设炸药,以炸塌对方的阵地。这些炸药从110公斤到5吨不等,在山区爆破有巨大的破坏力。意大利人就曾经在科尔迪拉纳山峰下引爆炸药,造成了奥匈帝国阵地的坍塌,很多奥匈帝国士兵死亡。
图片:被雪崩埋葬的阵地营房露出了一角,现在的管理部门挂上了警告标志警示登山者危险。
山区的战争是残酷的,意大利人伤亡惨重却没有能够前进一步。好在到了1918年,奥匈帝国内部发生了内乱,整个帝国开始分崩离析。意大利乘此机会于1918年10月发动了最后的战役,他们冲破了萨克利山口的防线,并最终压碎了这里由奥地利士兵组成的防线。
11月3日,30万奥地利士兵向意大利人投降。同日,意大利军队进入了特伦托和的里雅斯特。在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被推翻后,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签署了单独的停战协定。意大利由此获得了北部地区的控制权,残酷的白色战争也就此结束。
图片:在战争中死亡的这些士兵近年来逐渐从积雪寒冰中露出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