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凉市旅游局官方)
一个像庙一样的老戏台,在秦家庙学校的院子耸立,多少人、多少年、多少回在时光的隧道里与老戏台匆匆划过……它,对别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个老戏台或者残存的古庙,而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每一次走过老戏台就觉得,这个地方长得咋和别的地方不一样?除了好看更觉得有点神秘!听我妈说:那是个庙,里面不能随便进去!
后来我大哥给我说:秦家庙是解放以后成立大队时,把秦家沟、秦家庄、趄屲3个庄划为一个大队,所以上就叫秦家庙大队,后来到1964年分生产队时又更名叫东风大队。秦家庙宇是由秦家庙、路家庄、申家庄、信家庄4个大队集资修盖的,当时叫“娘娘庙”。内有:子孙宫、九天圣母娘娘庙、钟楼、大戏台等大小不一的庙宇,东西两边还有两个高高的门楼,两个大门,后来就都拆了,建成了秦家庙学校,唯一留下的就是秦家庙的老戏台。
我生在秦家沟长在秦家庙,在那里上过六年的学,每天上体育课、或者放学都是在老戏台前面的操场集中。台子上的门是一块连一块,好像有12块,一直是挂着锁。每次站队放学老师讲话的时候,我就会一直透过老师的背影盯着戏台看,心想:老戏台里面到底会有啥?为什么门一直要锁着?
记得那时候因为家里穷、生活紧张,经常吃不饱肚子,我们村里有些娃娃和我一样,夏天只要是看到庙上(秦家庙街道的昵称)摆下西瓜摊子,我们都会提个篮子、撵上去坐到西瓜摊跟前瞪眼眼望着,看有钱人吃西瓜,把人香的淌涎水,看到他们把瓜皮丢在地上,我们就会像一窝蜂似的抢着拾到自己的篮子里,等上满满一天才能抢四五块,回去用沟里的水洗掉土,我和弟弟就全部吃了,连一点渣子都不剩。
在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和弟弟又去庙上拾西瓜皮,结果只有来了一个摊子还没有人买的吃,我就给弟弟安顿好一个人溜进学校,想在操场踢一阵鸡毛毽子,结果发现那个老戏台的门开着一道缝,我就好奇的悄悄走到戏台口,台子比较高看不到,我又退后几步这才看到墙壁上是五颜六色的画,虽然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但那些青面獠牙、红红绿绿、胖乎乎的男男女女,他们好像都是上面一个头下面一个头,看不懂!哎,这是不是我妈说的庙里的神呢?正在这时,一个老师站我背后沉沉地说:看什么?今天不上学谁让你进来的?出去!就这样,带着好奇我被老师推出了校门,那时我还不到八岁,在一年级!
后来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突然把我们班分到老戏台去上课,别人不知道咋样,我就兴奋的了不得,天哪!那么神秘、那么令我向往的老戏台终于可以天天上去了!由于戏台高,跟前立了一个木头梯架,班上男娃多,女生只有我们两个,男娃都三下五除二的爬了上去,我看另外一个女生怯懦的表情就知道她不敢上,我说:“把你就吓死了,叫我上!”于是我也“哧、哧”两下子就爬上去,再把那个女生也给拉了上去。看到同学们都在抢座位,我却站在门口呆住了,因为原来看到墙上的那些画没有了,全部变成了土墙,哪怕是一点点原来的痕迹都没有了!一瞬间,我的心情从激动变成失望,急的想哭,嘴里还一个劲的念叨:咋?咋土咣咣的不像那个好看的老戏台了?为啥会成这样啊?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一次拾瓜皮偷进校园,被老师推出去就是因为正在改造老戏台,就把那些画儿都给铲了,老戏台也就成了我们的教室。
我们在老戏台上了一年课,那一年让我学会了写作文,学会了算数,更重要的是我珠算学得比别人好,算盘比别人打得快!其实,我算盘比别人的烂藏,有一个珠子还拨不动,那是家里没钱给我买,我爸就给我拿木头叮叮和铁丝做了一个算盘。为这,同学们都笑话我,我才不管,反正我家里穷,要说笑话那就在我身上存在的多着呢!几天后,由于算数老师每次要提问,看谁先能从算盘上拨出准确数字就举手。我虽然学习好,但算盘珠子涩的拨不动就绝对不可能第一个举手。好在我同桌的算盘可是全班最新、最好、最光滑的一个!可他学习差、人老实,经过私下协商:我用他的算盘,他抄我的数字。就这样,每一次在算数课上我就拿着他的算盘“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一边嘴里念着这些珠算口诀,一边一个手指快速拨出结果,每一次都是我先举手,老师总爱夸我。而这个时候我就会自豪地用眼神传递给我的同桌,让他赶紧用我那把算盘、照着我的数字把结果拨出来。
我想对于很多60后、70后而言,算盘就是儿时最美的记忆。一年级我已经记不得,但二年级的老戏台教室我最喜欢,课也爱上,尤其爱上算数课,也喜欢音乐课、语文课,就是不喜欢体育课。二年级第二学期,我们从老戏台又搬到常规教室去上课,因为戏台上要唱戏,是平凉大城市的戏要来唱。呵呵,这一下子秦家庙也可以说是柏树塬上沸腾了!每家每户除过现有的人,把几十里外的亲戚也都骑着毛驴、拉着架子车给请回来看戏,我更是高兴地不亦乐乎,从早上吃了一碗菜糊糊就去老戏台占地方,因为老戏台对面有一个二层小楼,只有三个房子,都是老师的办公室兼宿舍,平时我们都不敢上去,可那天我就上去坐在石头台阶上占了一个中间位置,看着演员们挂幕、挂汽灯、还有话筒、道具、服装,这些其实都是我当时叫不上名堂的,只是看着演员们来回从庙院外一个敞篷车上拿下来又挂在戏台上。那个时候和我一样大的娃娃还都没有见过汽车,所以那个车让大家都包围了,我虽然也很想去摸一下,但怕看戏的位置比别人占去,就一直没敢挪步坐,在那里紧紧盯着戏台上的一举一动,就连我小便涨了也只能硬憋着。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来看戏的人满院子挤的水泄不通,喊声四起,都在找位置、找自家的娃娃!我妈也大声喊我:“梅娃子!”刚好我在高处,一眼看见我妈被人挤着挪不开步,但从她那一双焦急的眼神里我知道,她在担心我也被人踏倒或者被人拾去。因为人太多,喊什么也听不清楚,我一下子脱下红花衬衣举到头顶一边甩一边大声喊:“妈!我在这呢!”我妈终于看见了我,一下子从人群里挤到我跟前抱住了我的大半个身子,我用了很大劲才把我妈拉上楼台,她一把拉过我的衣服迅速穿在我露裸的身上。虽然什么话也没说,但我看到她在流泪,而且手在抖。这个时候戏开了,观众一下子不吵了,一个一个都瞪大眼睛看舞台上的节目,而我实在也尿憋的不行了,索性就尿吧,反正又出不去,别人也看不见,大不了回家再偷偷洗裤子吧!这个想法刚在脑子里一闪就啥也不顾了……呵,解决后我一下子觉得轻松了,就专心致志的看着戏台上每一个演员的精彩表演。那天晚上就记住了一个叫祖桂香的女演员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她个头不太高,但嗓子特别高、特别亮,把所有人听美了、唱醉了,大家都吆喝着让她唱了好几个歌曲才下去。还有折子戏《智斗》 《红灯记》等,由于戏越演越好,农村人又是第一次看大地方来的人和戏,就都想挤到戏台跟前看,尤其是男人 ,他们一个一个是那样的亢奋,“轰隆隆”挤过来:“轰隆隆”挤过去,女人、娃娃都被挤到边上。看到他们这样,我觉得他们好像是故意的,便生气地跟着一些老年人喊:“不要挤了,不要吵了,好好看戏呀!”就这样,在喊声、笑声、骂声、哭声中戏唱完了。大家又开始抢着从庙院出门回家,有挤的看演员卸妆的、有娃娃和大人被隔开找不见的、有被踏倒哭爹喊娘的……总的来说我和我妈一直站在高处,别人也挤不到我们,当时我妈拉着我不让动,在原地方一直坐着,还从怀里掏出半块菜饼子,我一下子抓过来就填在嘴里吃,我妈看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就心疼的说:“唉,为看个戏,看把你饿成啥了!来,咱们先坐下等着,等他们人走完了咱们再慢慢走。”我妈是小脚,我知道她站困了,看到我们身边有些人已经从楼台上下去,我就赶紧拉着她坐下,一边给揉着脚一边想:反正我的裤子尿湿坐在地上已经落上了土印,现在站起来肯定被人看见笑话,索性就趴在母亲怀里睡一会吧。就这样,等我妈叫醒我时,庙院里看戏的人已经走完了,只有演员们在拆台,我又一下子来劲了,就甩开母亲的手,爬到舞台跟前一眼不眨的看着他们拆卸、搬运东西,还抢着帮一个男老师抬了一个碎箱子,那个男老师说:“这个娃眼睛大大的,跟我们学戏走!”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这句话,我妈走过来硬拉着我出了学校,一边走一边叨咕:“那么大的女子了脸都不顾,裤子尿成那样还在人堆堆里跑啥呢?还脱掉衣服光溜子在楼台上喊我,唉!”可我心里只想着那个男老师说的话,留下了一路的不舍,哪里还顾及尿裤子和脱光溜子的事!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秦家庙上有了电影,从电影里能看到戏、看到杂技、看到故事片。而我也就每天晚上跟着大人到几十里外的村子去看电影,并开始喜欢唱歌、唱戏,为了学杂技上的转碟子,把我们家仅有的两个菜盘都打了,还被我妈抽了两苕竺疙瘩。为了学戏上的动作,在拾草、剜苜蓿、拾羊粪豆、洗锅、抬水、推磨的时候,都要叼空立墙跟、劈叉、弯腰、唱戏,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自己能当个演员在秦家庙老戏台上唱一回戏就好了!
机会到了!在一次“故事演讲会”上,我演讲了班主任老师写的一篇“吕后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当时我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从二年级开始就一直是。)老师把稿子给我,要求我第二天在全校师生大会上照着念,结果我拿回去一看就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晚上睡在炕上,照着煤油灯一遍一遍念的基本上背过了。第二天下午正式演讲时,我拿着八张密密麻麻的稿纸,胆怯的走上老戏台,偷偷把大家扫了一眼便开始了演讲,没想到我看着稿子只说了两句就把稿纸放在一边,还用表演的方式一口气给讲完了吕后的故事,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当我鞠完躬往下走时,一位男老师笑嘻嘻的在边上给我一个劲的竖大拇指,并不时的学我做的几个动作,完了我才知道,他是我们学校新调来一位家在北京的音乐老师,他姓王,人很和蔼。紧接着县上有一个文艺调演,也就是我这一次演讲,王老师觉得我有表演才能,就把我抽到学校文艺宣传队,从此,秦家庙老戏台就成了我们的排练场。
在那里我第一次化了妆正式演出了!而且也就是王老师开启了我的艺术之门,成就了我以后的艺术人生!而当我考进县秦腔剧团几年后,跟着团到秦家庙来演出时,这个老戏台已经拆了,学校的样子也整个变了,那个让我梦绕魂牵的秦家庙老戏台已经成为逝去的历史、永久的记忆!
个人艺术简介:
秦等梅,女,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乡人,原为崇信县秦剧团演员,后调人固原市秦剧团工作。国家一级演员,中共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曾任宁夏固原市秦剧团副团长,固原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退休后曾聘为平凉市崆峒山大景区演艺公司经理兼景区总导演,现任宁夏宁红演艺集团、秦腔剧团团长、编导,平凉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
重要活动、获奖情况:
1990年全国首届煤矿艺术节创作、演出的独角说唱《安检工作不平凡》获创作、表演优秀奖;
2000年全国首届秦腔艺术节演唱的《哭墓》获二等奖;
2003年中国首届“国华杯”中青年演员大赛演出的折子戏《悔路》获“十佳小生”金奖;此次大赛上,创作的大型秦腔现代戏【盘山沟的女人】获编剧银奖;
2004年创作、演出的大型眉户剧【村支书李玉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颁发的编剧三等奖,并在宁夏巡回演30多场;
2005年在自治区戏剧家协会、自治区文化厅、固原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秦等梅折子戏专场》并召开了秦等梅艺术研讨会,颁发了演出《特别奖》和《一等奖》 ;
2005、2014年由甘肃百通影像公司分别出版发行了“秦等梅个人秦腔专辑”;
2006年在宁夏以及甘肃、陕西周边地区举办了《薪火行动》秦等梅个人百场巡回演出、辅导活动,此活动得到了宁夏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公安厅、固原市人民政府、固原市委宣传部、固原市政法委的大力支持,被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
2009年由崇信县文旅局,固原市文联、市文旅局联合主办,在家乡成功举办了《秦等梅个人专场》演出;
2011年给崇信县秦剧团创作、导演的大型眉户剧【大学生村官】在平凉市新创剧目调演中分别获得编剧、导演二等奖,剧本在平凉文艺发表;
2012年给崆峒区笑谈中心创作、导演的大型眉户剧【暖春】在崆峒区各乡镇巡回演出40多场,剧本在暖泉杂志发表;
2014年在平凉崆峒区大剧院成功举办了【个人秦腔艺术专场】;
2016年创排了第一部大型实景剧【忆画崆峒】和神话剧【西王母】在崆峒山大景区演出300多场,为平凉旅游演艺做出了贡献;
2017年和女儿共同创作、导演的眉户小戏【彩礼风波】获得中央文化部剧本孵化项目,在崆峒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文联的支持安排下,赴各乡镇巡回演出20多场,并分别获得平凉市人民政府、崆峒区文联颁发的二等奖、三等奖;
2018年创作、导演的道情说唱【平凉美景说不完】获得甘肃省文联颁发的优秀节目奖;
2018、2019年分别赴俄罗斯、巴基斯坦文化交流演出。
2021年无偿为崇信县秦剧团创作、导演了大型音舞诗话【古槐长歌】参加了平凉市“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的大型文艺展演和巡回演出,今年又在崇信各乡镇演出20多场。
剧目创作概况:
2004年至2022年自己创作、导演的大型现代戏有:【村支书李玉荣】【刘芳艳】【大学生村官】【暖 春】【六盘山下一缕嫣红】【西王母】【忆画崆峒】【花好月圆】【人间真情】【我是矿工】【古槐长歌】【春暖花开】【柳毅传书】等,全部推上舞台并巡回演出,创作演出的小品、小戏不计其数,部分剧目已获奖、出版发行。散文、诗歌也在几家报刊杂志发表,疫情期间积极为家乡创作、发表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曲艺节目。
来源:秦等梅
编辑:市文旅局信息统计科
备注 | 微游平凉旨在宣传平凉文化旅游,欢迎转载。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