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头村是一处红色景点,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曾活跃在五岱山一带,村南的苍南“井冈山”红军广场上,红军挺进师在五岱山活动纪念碑巍然屹立,旁边还建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五岱山活动纪念馆。
纪念馆以红军挺进师的历史为主线,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图片展览、实物陈列、绘画、场景再现、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展示、叙述了挺进师和五岱山革命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先辈们艰辛、惊险、曲折的革命道路。走进纪念馆,大厅正中间的柱子是火炬的造型,代表着传承红色精神,也代表着英勇的五岱山人民在浙南革命最低潮时期接过的薪火。火炬右前方四块白色大理石是烈士墙,上面镌刻着在挺进师三年游击战争中牺牲的苍南472名烈士英名,其中有75名为五岱山烈士。
1935年3月,挺进师在刘英、粟裕同志的率领下,进入浙江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五岱山是当时挺进师的后方基地、鼎平县委的常驻地,也是时任浙南红军游击队队长,温州唯一开国少将陈铁军的故乡。大厅中间的四位塑像是当时挺进师的在浙南革命时期的主要领导人刘英、粟裕、叶飞、陈铁君。
挺进师的前身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由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组成,组建地在苏区中央瑞金。方志敏同志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寻淮州任红七军团团长;刘畴西任红十军团团长;乐少华任先遣队政委。1935年1月17日,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部队在江西怀玉山区陷入国民党七倍的重兵围攻,血战数昼夜,弹尽粮绝。方志敏、刘畴西、胡天桃等领导人被俘后牺牲。
1935年1月17日,先遣队突围部队在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到达赣东北苏区。按照上级指示,以先遣队突围部队为基础,迅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全师共538人,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
五岱山处于浙闽两省鼎、平、泰三县通衢之地,有五座高山相连形成天然屏障,境内沟壑纵横,丛林密布,地形非常复杂,俗话说:“五岱十八窟,能进不能出”,隐秘的地理环境和开放的信息渠道使得五岱山区人民较早接受进步思想,投身到伟大光荣的革命事业中。纪念馆的第二部分:巍巍五岱,主要介绍了五岱山的革命史。
1935年11月,挺进师进入鼎平地区后,鼎平地区成为了挺进师的后方基地。1936年8月,建立了人民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烧毁地主的田契和债卷,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五岱山革命群众团体也蓬勃兴起。
纪念馆的第三部分:三年游击战争,主要讲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组建后于1935年3月进军浙江执行任务。在浙西南、浙南广大地区发动、联合地方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根据地,进行两次反“清剿”斗争的艰苦历程。
纪念馆的第四部分:联合北上抗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公署谈判的成功,标志着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11月,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北上抗日,编入新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五岱山纪念馆展示了挺进师军史和五岱山的革命史,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挺进师孤军深入,以五百精锐之师,沿着艰辛、曲折的历程,谱写了浙江人民革命史上威武雄壮的篇章;五岱山革命先辈在浙南土地革命斗争时期所做出的贡献是五岱山人民和全体苍南人民的骄傲,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