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鼓楼区积极挖掘专属特色、打造消费IP、优化经营模式,以夜间经济点亮城市“烟火气”。鼓楼夜市成功入选全市明星夜游项目,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受游客喜爱的夜市”“河南第一夜市”,鼓楼特色文化商业区成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市鼓楼区把发展好夜间经济作为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的有力举措,深入挖掘专属特色、打造消费IP、优化经营模式,从最好掏的钱包里挣钱,向最容易买单的时段淘金,实现城市繁华和百姓增收双利双赢。
挖掘专属特色,营造品牌价值。立足鼓楼特色,利用热点提升品牌价值,构建夜间经济新商圈,激发夜间经济活力, 一是打造网红地标。紧跟社会热点话题,搭载《梦华录》的热播势能,运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转发、点赞鼓楼商圈夜景航拍纪录片、旅游宣传片,采取网红带头、旅游达人评测、素人自发推荐相结合的多重方式,打开宋“潮”新思路,将鼓楼商圈夜景打造成网红打卡新地标,提供宋制汉服供游客试穿体验,使游客沉浸式体验北宋“鼓楼不夜城”的风情,吸引游客驻足拍照上传至社交媒体,进一步扩大鼓楼商圈夜间经济的知名度,提升“鼓楼不夜城”的品牌价值。 二是构建明星商圈。推动书店街的传统文化产品与网红新潮业态碰撞融合,覆盖各年龄层游客的游览娱乐偏好;由鼓楼广场夜市作为展现一千多年夜市历史的窗口,满足游客多样的饮食需求;顺势引导游客将南部的马道街作为舒适购物和散步放松的最后一站,把书店街、鼓楼广场、马道街由北至南串联成一条集夜游、夜娱、夜食、夜购为一体的 “明星旅游带”,形成“文商融合、业态整合、产品复合”的夜间经济新商圈,增加游客黏性,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提升文旅价值。以文化底蕴和综合完备的商业业态为支撑,打造夜间休闲体验品牌,还原书店街清末古建筑街景、名人手书牌匾,修缮马道街民国巴洛克风情街,上演“光影鼓楼”夜景灯光秀,布局鼓楼特色夜间游览路线,使各地游客穿梭于古老街巷间,感受古都市井文化和风土人情,领略中华珍艺。每周交替开展夜晚民俗表演、小吃节、啤酒节、古装人物巡游等表演,并在节假日增加频次,带动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释放夜间经济消费活力。
打造消费IP,点亮夜间经济。通过传统文化特色与时尚潮流结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消费活跃度高的特色产品。 一是塑造特色小吃代表。在大宋美食传承的历史背景下,提升鼓楼夜市小吃的种类和品质,深挖小吃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渊源,依托“非遗”评选、地方代表性美食评选等平台打响名号,选出代表鼓楼夜市的标志性美食,串起传统美食与开封的记忆和情感联结。如“中华名吃”陈记黄焖鱼、罗记炒凉粉、皇宫杏仁茶等,非遗美食全美老店、惠民斋花生糕等,皆是游客热衷打卡的“老开封”名吃。 二是发展夜间消费新业态。以年轻群体作为夜间消费主力军,兼具迎合大众消费偏好,多渠道引入网红小吃店、新零售主题店、网红书店,开设酒吧、咖啡馆、剧本杀、茶馆、特色主题餐厅等新兴休闲娱乐场所,创新发展以“游购娱餐”为一体的夜间新消费业态,延长夜间消费产业链。 三是厚植文化创意产业。利用鼓楼的文化优势打造文化端口,开发以“鼓楼印象”为主体,融合鼓楼商圈建筑特点,具有鲜明设计特色的文创产品。加强与文化协会联谊交流,通过艺术品交易平台,与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品建立供应链,在书店街形成交易市场,创造新的财富增长点。
优化服务细节,提升消费体验。聚焦游客安全、食品卫生、夜间出行,从细节入手,提升夜间经济消费品质。 一是“护卫巡航”为游客安全点亮“平安灯”。与游客在夜间游览时对人身、财产安全的担忧心理产生共情,将游客安全感作为开展夜间经济安全防范的初衷,将警亭放在鼓楼商圈显眼位置,强化警力巡逻机制,保证夜间时时“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做到“夜市不散、警力不撤”,确保游客的求助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处置,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放心玩。在各个路口设立志愿者服务台和医疗援助服务台,配备医护人员和基础救助医疗器材,吸纳各个领域的志愿者,针对残障人士、弱势群体、外籍人士、突发疾病患者等人群求助,及时给予针对性帮助和医疗救助。 二是“熔断机制”为食品安全系上“安全带”。采取食品安全“熔断机制”,即一旦商户出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除依法依规处罚外,一次性驱逐出市场,严格落实市场退出机制,以“震慑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运用摊位登记和商户编号牌制度,强化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制度、食品加工管理制度等,从严把好食品原料关、储存加工关、销售经营关。 三是“夜市专线”为夜间经济提前“加热”。开通夜间公交旅游专线,途经东司门夜市、学院门夜市、鼓楼夜市、西司夜市等多个主要夜市和旅游商圈,并将运营时间延长至22:30,方便游客夜间游玩出行。车厢内配备车载电视,循环播放鼓楼夜市宣传片,利用“夜公交”平台做好夜间经济宣传推介,驾驶员统一着装、优质服务,立足城市文明窗口展示千年古城风采,吸引更多乘客前往夜市消费、观光游览,更好释放“夜经济”的活力。
来源:开封市发展改革委
一校:林 森
二校:李 响
三校:栾 羽
编辑部:市统计局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