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晒图
红星新闻记者 罗丹妮 实习生 曹闳禹
责编 任志江 实习编辑 朱洁英
8月9日,长期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作家花蚀在微博发文,有拼多多商家售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鳞片,这引发广泛关注。而遭举报后,涉事店铺疑似穿山甲鳞片商品显示“已售罄”,但店铺仍在正常运营。拼多多方面则表示,会报警处理。
此前不久,“网红直播烧烤大白鲨(二级保护动物)”事件引发热议。如今,线上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频繁闯入公众视野。而电商平台在违法野生动物制品被曝光后“秒下架”,是否是长久之计呢?大多数新兴平台的管控被指仍处于被动状态,又该如何担负起企业责任,打破这种被动局面?
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项目主任李立姝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一般公众对其中的违法性不容易鉴别。李立姝建议平台内部要对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进行专题设置,邀请不同机构和有能力的公众参与其中,“否则类似的事件就只能像‘打地鼠’一样,出现一次处理一次,不能系统性地解决和预防。”
商家疑似用“猪甲”代称穿山甲鳞片
举报后平台“秒清”关键词产品
根据科普作家花蚀发布的文章,有拼多多商家以“猪甲”代称“穿山甲鳞片”进行售卖。红星新闻记者从拼多多平台以“猪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在部分页面找到相关制品。
在记者随机选择的一家名为“好养生药店铺”的店铺内,商品“100克炒猪甲”已拼28件,50克生片为380元。商品详情及图片显示,该商品为猪甲,呈三角锥体或鞋头状,属黄白色。而在商品评论区中,记者注意到,有买家称该商品为“纯正Cuan山岬鳞片”(指纯正穿山甲鳞片),配图则与商家所供的宣传图完全不同,呈黑褐色,有明显纵纹;还有买家表示“货很真,一点没参假”。
↑从拼多多平台检索发现,商家多以“猪甲”代称“穿山甲鳞片”,以“猪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部分页面找到穿山甲制品。
记者将商品链接发送至店铺客服询问是否为穿山甲,对方表示商品确为野生穿山甲甲片,假一赔十。记者追问货源及贩售时间,对方表示,商品为“进货”,卖了“几个月”了,“货都是新货”。
↑商家回复称是穿山甲
就甲片真实性相关问题,记者联系了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林业工程师周佳俊,其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他表示,从图片看鳞片“是穿山甲的”,但是具体涉及的种类无法确定。
据公开报道,自2017年起,所有穿山甲均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禁止国际贸易。我国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更是不断加码。2007年,我国就严格禁止从野外猎捕穿山甲,2018年全面停止商业性进口穿山甲及其制品。2020年6月,我国正式将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2020年颁布的《中国药典》也将穿山甲除名,意味着以后不再入药。
健康时报曾报道,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二届、第三届主任委员王承德指出,在风湿治疗中,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其实很多,他在临床上现在经常用蝎子、蜈蚣、地龙等。目前已经有临床实验证明,猪蹄甲在消痈、抗炎、催乳等方面可以取代穿山甲的功效。
↑其他平台的情况
记者对相关店铺疑似售卖穿山甲鳞片一事向拼多多进行举报,平台客服回复记者称,平台不允许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品,一经核实会对商家和商品进行严肃处理,并让记者提供商品链接。
截至发稿,记者发现该店铺疑似穿山甲鳞片商品显示“已售罄”,但店铺仍在正常运营。
8月9日晚,花蚀再次发文称,拼多多向他表示已经把“猪甲”关键词下的产品全部清掉,并报警处理。“电话里,他们说这个事儿他们也会报警处理,之后会和我保持沟通,我期待进一步的处理结果。”随后记者再次搜索“猪甲”等关键词,只有一两家商铺仍在售,但内容与穿山甲无关。记者又搜索了淘宝、京东等多个网购平台,均有售卖“猪甲”类产品,但暂无法确定是否与穿山甲有关。
线上野生动物交易闯进公众视野
已有平台联合机构专家建立举报渠道
此前不久,“网红直播烧烤大白鲨”事件引发全网关注。根据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噬人鲨(又称大白鲨)在名录内,属于二级保护动物。对于网传鲨鱼从京东购买,京东方面回应,所涉网红“提子”购买的大白鲨在京东没有销售。经与多个相关执法部门查询,该大白鲨为其他网购平台购买售卖。
如今,线上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频繁闯入公众视野。可是平台在违法野生动物制品被曝光后“秒下架”,是否为长久之计呢?其又该如何担负起企业责任,打破这种被动局面?
↑买家晒图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发现,早在2015年,网络非法野生物贸易就被引起关注,某网络平台推出为网民提供非法野生物贸易信息的直接举报渠道。在2018年12月,由七大国际生态保护公益组织的专家、科学家组成的自然保护领域的专家团正式成立。他们搭建了专业的物种鉴别知识库,还为从业人员提供法律法规培训,帮助该平台更加高效准确的收集线索开展工作。
“这个顾问团队会给网络平台一个更聚焦的技术支持,帮助发现和识别在网络上特别是他们平台上的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行为,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些咨询服务。”顾问团专家之一、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项目主任李立姝表示。
她进一步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如有志愿者们向他们反映平台上涉及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信息,专家组会综合近期可能出现的风险,对该平台进行相关提示,“比如有非法贸易的物种或是新关键字的出现,得到提示后,该平台工作人员将进行特定审核。”另一方面,在该平台发现疑似濒危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信息却无法把握时,也会咨询参与联盟的机构和专家进行确认。
2020年8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发布《网络平台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控制要求》团体标准,该团标归纳总结了众多互联网公司在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经验,结合环保领域的专家意见,形成一套方法论可以供网络平台控制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参考,为网络平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提供有效的指导。随后有16家互联网企业对团标进行了积极响应。
此外,也有科研机构联合基金会对网络平台反映线上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情况。深圳市质兰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质兰基金会)从去年资助的,由海南师范大学龟鳖研究与保护中心执行的海龟非法贸易调查项目,完成了海南9个市县的海龟制品非法贸易实地调查及闲鱼、抖音、百度贴吧、淘宝、微信、QQ等13个网络平台的线上海龟贸易制品监测。该项目基于调查监测结果在iScience期刊上发表论文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质兰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楠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基于该项目调查结果,质兰向相关电商平台反应了野生动植物违法违规的情况,1321条有关玳瑁、海马、红珊瑚等违规视频被高效处理,被处罚的违规作者143名,平台同时进行了搜索过滤。通过搭建科研机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和企业相关部门互通有无的民间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网络,探寻有效路径。
新兴平台对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相对被动
专家呼吁平台内部进行专题设置
花蚀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有些平台对线上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监控会相对主动,但是新兴平台的管控大多数仍处于被动状态。
他认为问题在于,对这些新兴网络平台而言,非法贸易相对于整个平台的份额来说,其相对值并不是很高。一方面全社会都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另一方面对于这类产业的需求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如果要为一个占比并不是特别大的违法贸易板块做投入,其实很多平台是不愿意的,而且管的压力并不小,管的难度也并不低,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主动花工夫去投入。”
但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花蚀认为,新兴平台应该提高重视,建立有效机制来帮助自己与外界专业人士或网友进行良性的互动,打通用户投诉反馈给专业人士,由专业人士界定后,再进行平台处理和向公安机关反馈的专项通道。
“如果有这样一种比较正向的反馈机制,我相信网友们也是愿意帮助平台监控并打击这些非法产业的。”花蚀说。
而这类非法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李立姝向红星新闻记者分析,一方面在于深入了解的群体小众且特殊,一般公众对其中的违法性不容易鉴别,让这类产业存在一定的隐蔽性。“比如穿山甲鳞片,首先它入药的名字是醋甲,大家未必就能把它跟公益广告上看到的穿山甲联系起来;其次拼多多商家用了‘猪甲’关键词代称,这其实是在做一个有意的隐瞒,就更不容易被一般人发现。”
据李立姝观察发现,近几年,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在一些平台上的公开程度正逐渐下降,当他们不断向这些平台反映和更新迭代关键字时,也从平台方得到了比较好的反馈。
“这些平台方会及时做出一些调整,比如下架相关内容或者更新他们审核关键字的字库。”李立姝感到很惊讶,“一方面我们理解‘猪甲’关键字有它的特殊性,平时大家关注到的情况比较少,但另一方面,这也恰恰反映了平台对于非法产业的情况,需要非常及时的更新。”
考虑到野生动物及其相关黑色产业具有一定专业性,李立姝建议平台内部要对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进行专题设置,然后邀请不同机构和有能力的公众参与其中,并能够重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们非常希望这些平台能够对野生动植物都进行这样一个聚焦,一旦他们戴上了眼镜去看这件事情,我相信他们其实是有能力的。如果不能将它(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当作一个专项问题重视起来,类似的事件就只能像‘打地鼠’一样,出现一次处理一次,不能系统性地解决和预防。”李立姝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