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东临苏丹,南与中非共和国接壤,西接尼日尔,北与利比亚交界,西南方向是尼日尼亚和喀麦隆。乍得,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2016年联合国发表的数据显示:乍得的人类发展指数位居全球倒数第三。人类发展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包含人的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受教育机会等。由此可见,乍得人民生存状况不是太好。
乍得领土面积达128.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21大的国家。有人会说乍得领土面积这样多,为什么还会这样落后?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乍得虽领土不小,但大部分属于沙漠气候。而且乍得的首都恩贾梅纳距离海洋1600公里,故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
全国主要分为三个地理区域:北部、中部以及南部。北部的沙漠地区,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干旱的萨赫勒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南部较为肥沃的草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除北部高原山地外,全国高温炎热,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7℃以上,北部甚至达29℃以上。地理位置决定了乍得境内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数据显示,乍得超过5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乍得境内水资源匮乏,只有乍得湖和两条河流,饮用水覆盖率27%。不幸的是,乍得湖因气候的,正在快速缩减,7000年前湖泊面积为33万平方公里,到21世纪时,只有17806平方公里。乍得湖是民众用水的主要来源,该湖面积的缩减对乍得影响巨大,所以被称为“全世界最无希望的国家”。
乍得基础建设也比较落后,国内没有铁路,主要靠公路运输。公路总长3.34万公里,其中柏油路只有524公里,其它公路仅能在旱季通行。乍得电价昂贵,全国只有2%的居民,首都只有9%的家庭能够用电,大部分乍得人使用木材、动物粪便等的生物燃料生火。同时,电力不足和至今短缺,严重影响了乍得工业的发展。
医疗方面,全国仅有三所综合性医院,其中一家还是中国援建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相当匮乏。
教育方面,乍得是非洲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低于撒哈拉以及南非洲国家的平均指数。
经济方面,主要靠出口石油、棉花和外国的援助。外援在财政收入中占很大比重,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法国、联合国、欧盟和非洲开发银行等。之前受国内局势动荡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缓慢。2010年以来,国内局势逐渐稳定,石油的收入增加,经济有多好转。2018年的数据显示:2017年乍得国内生产总值100亿美元,人均672美元,经济增长率为-3%。
乍得全国总人口1490万,47.3%的人口年龄小于15岁,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7.2岁。从各方面来看,乍得生存环境艰难,需找到解决方法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