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蒙山地区,山体蜿蜒,地势起伏,这样的地理环境也使得它成为了很多名人雅士追捧的对象,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成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孔子便有登东山(即沂蒙山中的蒙山)而小鲁之语,如今这里更是成为了世界地质公园。而作为与山之雄奇交相呼应的因素,人在其中更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近代史上,这里更是作为革命老区,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或许这里的人民,受制于经济因素生活拮据、衣衫褴褛,但当面对国家危难,根治于内心的家国情怀,让他们选择毁家纾难,报效祖国。男人们纷纷拿起武器投身革命,女性们则尽其所能做好后勤,缝补衣物、供给食物支援前线,不惧牺牲、爱国也都构成了沂蒙山精神的内核。作为其中耀眼的存在,沂蒙山红嫂明德英更是用自己的努力,书写了一段壮丽的战歌。
1911年,明德英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更加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重病,让她丧失了语言能力,成为了哑巴。20岁时,她嫁给了邻近的马牧池乡横河村的李开田为妻,生活拮据到连个像样的居所都没有,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才盖起了一座“团瓢屋(一种四面透风简陋的住宅)”,而这小两口的生活也是当时众多中国农民的缩影。但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随着日本人侵略的加深而被打破。
在1931年占领东北三省之后,华北地区也成日本人的下一个目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而与侵华对立的自然是全民族统一抗日战线的成立,抗日战争的展开。
战争的残酷远超想象,明德英居住下群山环绕的山村,也难逃被日本铁蹄践踏的命运。日寇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与八路军的不惧危险、心系百姓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很容易让人民做出选择。
1941年冬,日军又一次对八路军活动频繁的沂蒙山地区展开大扫荡,目的也是十分明确,希望能够借助扫荡消灭八路军的有生力量。由于战斗激励,死伤甚众,而就在战斗中,一名年仅16岁的八路军小战士,为了能够躲避日军的寻找他尽可能的掩藏自己,但无奈身负重伤,实在难以逃脱。就在危急之下,明德英挺身而出,她将小战士拉倒自家的“团瓢屋”内,盖上被子掩藏起来,而日本人很快追至便向明德英询问小战士去向,明德英毫不犹豫的朝西山指去,日本人自然不知是计,便急忙追去。如此小战士躲过一劫,但当明德英掀开被子之时,小战士却因为失血过多昏厥过去了。要怎么救治呢?当时缺少药物、食物,小战士又昏迷无法进食,明德英做出了一个决定——她当时正处于哺乳期,便决定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小战士,还不惜将自己家中仅有的两只鸡杀了做成鸡汤,如此精心的照料之下,半个多月后小战士便痊愈了。
1943年,日军虽然在正面战场已经尽显疲态,但仍旧不死心的日军决心又一次进行大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面对敌寇来势汹汹之势,确定让一批年龄较小的战士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进行转移。13岁的庄新民便在其中,但很遗憾的是在夜晚进行撤离之时他与部队走散,被日军抓获;当时明德英的丈夫李开田也在其中,由于害怕庄新民的身份暴露,便与庄新民谎称父子,日军在逼迫他们运送物资完毕之后,才将他们释放。
但是此时被日军折磨一个多月之久的庄新民,却因为伤口化脓、高烧不退而奄奄一息。面对这样的局面,又是明德英出面。她决定用自己的乳汁喂养这个并未相熟的小战士,如此之下才将庄新民从死神手中夺回。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痊愈之后的庄新民选择告别恩人,归队继续对抗日本侵略者。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庄新民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磨砺,已经成长为一名上海的人民公仆。对于有救命之恩的明德英夫妻他也并未忘恩,多次前往探视,还有接两位老人去上海的举动。不过正如李开田老人说的话,啥报答不报答的,咱们都是为了国家。
而在明德英的 故事被写入小说《红嫂》之后,她的事迹也终于家喻户晓。人们对于这位英雄红嫂、英雄母亲都佩服至极,更令人叹服的是这位红嫂还将儿子、孙子都送入子弟兵行列,让他们继续报效国家。
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上将都曾亲自前往沂南县探望她,还为她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12个大字,不仅仅是对这位红嫂的褒奖,更是对沂蒙山无数红嫂的褒奖。
1995年,明德英老人辞世,享年84岁。2009年9月,在国家评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时,明德英入选。她的入选,不仅仅是我们后人对她的尊敬,更是对以她为代表的沂蒙山精神的传承。而尊重历史、传承历史,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也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