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古代女子往往被要求遵守妇德,丈夫死后最好不改嫁,为亡夫守节,这样的女子才能获得夸赞。就像《后汉书·列女传》说的那样:“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景点,也跟这种“妇德”有关系。今天要说的就是安徽歙县文化古村落“许村”中发生过的一个故事,许村非常有名,早在唐朝时许氏族人就搬到这里,元明清三朝代代不衰,徽商文化相当兴盛。
现在许村留着100多座古建筑,吸引了不少游人。而在许村众多景观中,有个“墙里门”特别引人注目。“墙里门”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许村有户大家族,族里有个叫许周安的年轻人,迎娶了胡氏为妻。
虽然不知道胡氏具体叫什么名字,但她的夫家非常荣耀。许周安的哥哥许伯升在福建担任知府,所以许家也算得上是官宦人家。起初,胡氏与丈夫的生活幸福美满,婚后不久,胡氏便怀上了身孕。
就在这时,许周安忽然告诉妻子,自己要出门料理家族生意了。胡氏很舍不得,但她不敢阻拦丈夫,只能目送他出远门。这一年胡氏才20岁,她摸着自己的肚子,在家中安静地等待丈夫。谁知她的丈夫才出门1月就突发急病,死在了外地。
消息传来,胡氏哭成了泪人。大伯哥许伯升听说弟弟去世,急匆匆赶回来料理丧事。料理完之后,许伯升要求胡氏为弟弟守节,胡氏从小被教育“出嫁从夫”,也只好含泪答应。见弟妹答应守节,许伯升松了口气,随后吩咐家里人修“墙里门”。
所谓“墙里门”,就是在胡氏居住的小屋外面砌一圈高大的围墙,将屋子整个包起来,让胡氏从此与世隔绝,避免接触外人,保全许氏家族的名声。墙上留了一扇小门与外界相通,胡氏不被允许出入,只有送饭的女佣才能开锁进出。
许伯升又吩咐在胡氏住的屋子前面打了一口井,取名“福泉井”。从此以后,胡氏与一个负责照顾她的老妇就一直在“墙里门”中生活,喝的是井水,吃的是许家人送进来的饭菜。怀胎十月之后,胡氏生下一子,取名许天相。
许天相出生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在寡母胡氏的照料下健康成长。后来,许伯升将侄儿带出了“墙里门”,悉心培养。许天相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做官做到了观察使,他多次提出要将母亲带到自己任职的地方安度晚年,许伯升都不同意。
胡氏自己也说在“墙里门”住习惯了,如今她年事已高,再出去没什么意思。于是许天相退而求其次,想给母亲立贞节牌坊,胡氏仍然拒绝了。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72岁的胡氏静静离开了人世,至死没有出“墙里门”一步。
这个被大伯哥关50多年的女子死后才获自由,她随着棺材被抬出了“墙里门”,送去许氏祖坟安葬。由于墙上起初只留了送饭的小门,胡氏出殡时,许家人不得不另外在墙上开了一道新门,这才把棺材运了出去。
许氏家族后人将这段故事写成《墙里门记》,铭刻在“墙里门”的墙上。以我们如今的眼光看来,代表家族荣誉的“墙里门”其实跟一座监牢没什么区别。现在“墙里门”仍然静静立在许村中,每一个知道它背后故事的人,都为胡氏隐忍50多年的经历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