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疆的金水河畔,有一个傣族村寨,三条河流在这里汇合,与越南隔河相望,山水相连。东面以藤条河为界,南面以勐拉河为邻。被授予“十姐妹支前模范民兵班”光荣称号的傣族“小卜哨”(注:傣族姑娘),就生活在这里。在她们童年的时候,常常在寨前的大榕树下玩耍,看着满载祖国支援抗美援越物资的车队,源源不断开往越南。
中越边境界河藤条河一角,河右岸为中国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寨子的民众为了帮助越南,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寨子的民兵和群众负责守卫板南贡大桥、小木桥、老口岸、检查站等要道,确保援越运输线的安全,还为来往部队烧茶送水,帮助越南修建公路,有许多儿女将鲜血洒在了越南的土地上。
可是越南黎笋当局背信弃义,在我边境不断制造事端。他们阻断边民的来往,不准越方边民到我方口岸赶街,也不准我方边民到越南探亲访友。1975年春节,我方边民在藤条河我方一侧捕鱼,越方公安人员非法干涉,当场打伤我一人。1978年3月,越南武装人员逼迫大批越方边民,在藤条河筑起一道100多米长的堤坝,将河水堵向我方一侧,冲刷我河岸,蚕食我5000多平方米。去年,寨子的600多亩田刚插好秧苗,越方就截断了水源,使几十亩禾苗干枯。
还有一次,寨子里有2个不满8岁的小学生到藤条河摸鱼,被越南公安人员抓去,强迫两个孩子签名画押,硬说是出境到了他们的领地。队里的40多只鸭子和一头牛,也被越方人员越过界河,抢去杀吃了。越方人员还多次对我挑衅,多次潜入我边境埋设地雷,炸死了两匹马。还经常向我边境开枪,严重地威胁着我边民的生命安全。
边民控诉越南当局的罪行
被越军逼得无家可归的边民
越方的行举,激起了边民的愤慨,他们一次次地请求还击越南人的挑衅。女民兵和男民兵一起站岗放哨,并在寨子周围构筑了工事,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教训入侵者。
为了保卫祖国边疆,部队驻进了寨子。姑娘们高兴极了,忙拿出自家的糯米,做出香喷喷的糯米粑粑,欢迎解放大军。女民兵班在班长童红英、副班长罗秀珍的带动下,全班写了请战书:“怒火满胸膛,坚决要求上战场,严惩越寇狗豺狼。”
她们争得了参战支前的任务。临战前的夜晚,她们格外繁忙。为了把战时需要的物资搬上阵地,十姐妹冒着瓢泼大雨,踏着腿肚深的烂泥路,一人扛一箱高机弹往半坡阵地上送。来回12公里路,全是上下陡坡,路上跌倒了,爬起来又走,个个都是一身泥水。
一天晚上,她们给82炮连运送弹药,姐妹们摸黑跑了三趟,全班给炮连阵地运送炮弹30箱。某部三连来到寨子里,没有柴火,炊事员做饭时被烟呛得流泪咳嗽,她们就上山砍了1000多斤柴火,给解放军送去。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斗打响了。上级分配武装民兵守卫寨子和军用物资,防止越军抄小路来偷袭。战斗越打越激烈,她们再也呆不住了,到连部请求赋予新任务。这时,部队派人送信来,要民兵连送弹药上阵地。接到任务后,她们急忙跑出寨子。才过了勐拉大河,越军的炮弹就呼啸着打来。大家赶快卧倒,等周围的炮弹爆炸后,又一跃而起继续前进。一口气跑了2公里,每人扛着一箱弹药朝阵地跑去。
十姐妹很快给炮连送了60多箱炮弹。她们在火炮阵地看到,盘踞在855高地的越军,躲在地堡里向我进攻部队疯狂射击,炮连的民兵们用急速的炮火打击越军。这时,炮弹的消耗很大,十姐妹就尽力前送。运完一堆,接着又拉来两卡车的炮弹,十姐妹把炮弹卸下车送往阵地。
从公路到火炮阵地,有1公里的路,都是五六十度的陡坡,越军又不停地向我方开炮。她们一人扛一箱炮弹,不顾坡陡、刺挂,冒着炮火来回奔忙。战士们看到女民兵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说:“炮弹很重,你们力气小,两人抬一箱得了。”她们回答:“再重一点,我们也能扛得动!”
班里最小的姑娘罗寸华,才15岁,身体瘦弱,扛着沉甸甸的炮弹往山上运,累得她汗流满面,气喘吁吁。但她以顽强的毅力,扛起炮弹向山上走去。为了让炮连有足够的弹药消灭越军,十姐妹苦战3个多小时,把两车300多箱炮弹送到了炮阵地的每门炮位旁,为夺取855高地做出了贡献。
扛完炮弹,天黑了。去658高地运送伤员的男民兵还不见回来,大家心里十分焦急,就向部队首长请求到藤条河去接运。此前,越军在河边偷偷摸摸埋了不少地雷,现在又用枪炮封锁道路。十姐妹避开越军封锁的道路,从一条长满树丛荆棘的箐沟向河边走去。天漆黑一团,为了不摸错路、不走散,她们一个拉着一个的手往前摸。班长童红英跌倒了,她一声不吭,爬起来又走。
到了河边,什么也看不见,只好用约好的信号——拍巴掌联系。找到了运伤员刚到河边的男民兵,男民兵把伤员交给十姐妹,又上高地去了。她们看到伤员躺着难受,就把他扶起来坐着,但伤员坐不住,童红英、罗秀珍和韦兰仙,换着让伤员把头靠在自己身上休息。其他民兵端枪站岗警戒。伤员疼得满头是汗,韦兰仙就取下自己的头巾,轻轻给伤员擦汗。
不一会,男民兵又运下一位重伤员,背不能背,抬又无担架,也无法再用先前的办法运伤员。大家就在周围找树藤和杆子做担架,可是摸来摸去,也找不到树藤和杆子。伤员生命垂危,情况紧急,
一位男民兵说:“能不能把你们女民兵的腰带解下来做担架?”班长童红英接着说:“腰带不牢靠,还不如用筒裙。”
筒裙,是傣家姑娘最为珍爱的物件。按照傣族的风俗,筒裙象征纯洁、崇高、幸福,平时是不准男人随便触碰的,更没有谁拿筒裙做过担架。然而此时,想到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英勇杀敌,流血牺牲都在所不惜,还有什么顾忌的呢?李建珍和韦红芬脱下了筒裙。高毕生从附近的一个茅棚上,抽了两棵竹竿,把两个筒裙穿起来,做成一副担架,抬上伤员就走。童红英、韦兰仙持枪在后掩护。
班长童红英看见伤员衣服湿了,怕受凉加重伤情,忙把身上穿的一件灯芯绒上衣脱下来,盖在伤员身上。坡陡草丛深,她们抬的抬,推的推,终于在2月18日凌晨4点多,把伤员送到了包扎所。
女民兵班在支援前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战后上级给她们记集体一等功,授予“十姐妹支前民兵模范班”荣誉称号。
“十姐妹支前民兵模范班”受到各级表彰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