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瞎子岛,有多少人对此地风光心驰神往,亦有多少人想驻足于此见证一天当中属于中国的第一缕阳光,但是,这份向往,随着近代序幕的拉开,化成了失而不得的遗憾,当纯白的冰雪被装甲车踏过,落下的是
满地的污浊
,当往日的静谧被枪声打破,带来的是惶惶的人心。
失去
早在清朝,黑瞎子岛就由吉林管辖,这片原本属于中国的国土,从一次“
中东路事件
”开始,就慢慢地脱离中国的版图。1929年,苏联控制清朝末期修筑的东清铁路,爱国将领无比忿慨率兵出征,无奈战败,民国政府被迫再次向苏联宣战。
但仍以失败告终,无奈签下
《伯力协定》,
退兵后,苏联顺道驻扎在黑瞎子岛周边,民国政府无力与之抗衡,任由苏方在此地慢慢渗透,中国渐渐失去管辖权。1947年,苏联红军在珍宝岛巡逻;1954年,中国渔民被苏方强制不能再上岛;1964年,中苏边境谈判中,苏方准备将珍宝岛归还给中方,但由于中苏关系日趋恶化而谈判中止。
领土意味着什么?
一份中国人的执念,这份执念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打从春秋战国开始,一国战败,就被迫割让土地,这是弱者的代价,它预示着未来的苦难、不幸和巨大利益的丢失。
赔款尚且有一个数字来衡量,但是土地的价值是难以估计的,即便它在现在看来没有意义,也难保它可以在未来发挥巨大的价值——当初中国为了给越南防卫提供便利,避免自己与美国冲突,
将白龙尾岛主动赠与越南,
但是时至今日,中国人口剧增,渔业资源变得紧张,当初的送土地行为就不免显得有点不太明智。
再者对于百姓来讲,国若不国,家亦难以成家。1967年夏天,苏联气势汹汹造访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一侧的
吴八老岛
,殴打甚至驱赶历来在岛上耕种的中国边民,面对如此冒犯,中方予以还击,同年秋天,军民携手,总算以群众斗争的方式将这位不速之客驱逐出岛。
苏联一方并没有因此罢手,11月到次年1月,苏军出动人员干涉中国人在珍宝岛背面不远的七里沁岛进行的冰上捕鱼活动,双方争执愈演愈烈,由最初的推搡、棍击,直至鸣枪威胁,甚至演化成七里沁岛流血事件——
苏军在七里沁岛上出动装甲车撞向毫无武装的中国边民
。
整整持续三年,
黑瞎子岛
每天都在重复着争执、推搡、拳打。这是一个美丽的冰雪国度,却十分遗憾因为领土归属问题,迟迟无法获得一份原本就该属于黑瞎子岛的、当地居民的安宁。
回归
1969年,七里沁岛之外的珍宝岛的局势也愈发紧张,考虑到中国边民屡次受到
苏军的攻击,
且行径愈加猖狂,且预估到苏军可能有下一步行动,党中央决定抢占先机,主动在珍宝岛发起还击。
珍宝岛寒冬凛冽、遍地积雪,战士们面对的最大的难关,便是这零下30多度的严寒,对此,展开了抗冻训练,战士们裹好大衣、棉衣、绒衣等基础保暖衣物,就将自己埋入雪中,起初只能够
坚持40分钟
,但是经过摸索和适应,居然可以忍上6小时之久。
当真正的潜伏行动开始,上岛潜伏的指战员趟着厚厚的积雪,步履沉重地摸上珍宝岛西部的可潜伏区域,挖好雪坑,藏身于坑中,头上盖块白褥单作掩护,战士之间也相互照看,看到有人坚持不下快要睡着之时,就用雪球将其砸醒,
就这样熬了整整一夜,
当初邱少云为了不被敌军发现死死咬牙扎根火海中岿然不动,而今战士为了潜伏作战投身冰雪奋不顾身。
1969年的中苏一战后,中方取得胜利,控制了珍宝岛,此后形势一路向好,1991年,俄罗斯承认珍宝岛属于中国,2004年,中俄达成协议,计划将黑瞎子岛的部分领土归还中国,直到2008年10月,中俄两国政府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了中俄两国东段界桩揭幕仪式,黑瞎子岛西侧约171平方公路陆地及其水域正式划归中国。
这一次,
黑瞎子岛算是真正的回家了
。香港、澳门回归,举国狂欢,可是黑瞎子岛,这块面积达327平方公里,纵使没有全部回归祖国,
其归来的西侧领土面积也有澳门的七倍之多,
但是对于它的到来,也还是有点“
旧江山,满是新愁”
的意味——那里曾完整地属于中国,我们并不遥远的祖先把它丢失了,现在它回来了,可是它并不是完完整整地回来。
今天,当我们站在黑瞎子岛西侧,望着对面异国的烟火,不免有些怅然,那毕竟曾经是我们的家乡。从1929年苏军开始侵占黑瞎子岛到1969年中国战胜苏联控制珍宝岛,
历经40年
之久,此后又过去40年,黑瞎子岛才算被官方正式承认重归祖国的怀抱。失去容易,挽回很难,其中的代价不仅仅是时间的代价,更是居民生活的代价,参战将士生命的代价。
奋起
黑瞎子岛就像一个不施粉黛,但是也十分明媚美好的少女,当她重新汇入中国的版图,政府的治理意见是维持她的灵动与天然,于是黑瞎子岛既没有建成开发区、工程区,也没有变成游乐场,它依旧骄傲地坐拥这片绿水青山,而这也当之无愧是我们的
金山银山。
“
故地有明月,何羡他乡圆”
,中国人素有“恋根”情节,这也就是为什么身在异乡,会引发我们那么深切的离愁别绪,而重回故土,收复失地会激起我们那么强烈的感动。好在近代的阴霾已经散去,东方的雄狮已然苏醒,但是它不会,亦不该忘记这段晦暗的历史,唯有铭记后继续前行,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珍惜当下,珍惜这安稳现世、静好岁月。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