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4日从四川省成都彭州市应急局获悉,“8·13”山洪灾害现场搜救排查工作接近尾声,此次突发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
通报称,自8月14日零时起,龙门山镇共出动260余人对事发地周边农家乐、住户进行人员排查。6时起,彭州市再次集结15支救援队伍308人,以及民兵80人、特警50人,携带无人救生艇、潜水装置、生命探测仪、卫星定位系统等专业救援设备,对龙漕沟至湔江河道丹景山河段开展三轮拉网式搜索,将搜救范围扩大至事发地点沿河下游约30公里。
截至14日13时,经消防、公安等救援力量全力搜救后,无新增失联、伤亡人员。在医院治疗轻伤1人,伤情稳定。
目前,此次突发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现场搜救排查工作已接近尾声,遇难者家属善后等工作正在展开。
“小朋友坐在河里面玩耍、吃东西”
网传视频显示,事发时,河道两边立着多顶帐篷,不少游客在水中嬉戏。河水很浅,水中遍布石头。洪灾的亲历者徐凯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他所在的河域,几乎都是家庭式出游,“很多人去那边露营,有的昨天晚上就扎营了,还有人在那里做饭,水里面放着西瓜、饮料,小朋友坐在河里面玩耍、吃东西。”
附近一家餐馆的厨师陈师傅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当时下午,他沿着龙槽沟上山,准备去看看自家的宅基地。大概在山脚到山顶的1/3路程,他看到一个同村村民急促下山,告诉旁边一名工作人员,山上发洪水了。
“我晓得山洪爆发以后会带来啥子”,陈师傅说,他和这名村民随即往山下跑,通知河道上的游客撤离。刚开始,一些人还以为是在开玩笑,不太相信。陈师傅重复地喊着,开始有游客“当真”了,不少人也跟着爬上了岸。不到二十秒的时间,山洪就冲了下来。
在陈师傅等人的帮助下,有四五十名游客及时逃离了河道。“就是我声音不够大,我声音再大的话他们就能听到,我相信今天会跑更多的人。”他说。
事发地点系“网红打卡点”
龙漕沟,位于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小鱼洞社区。有介绍称,大山深处奔流而出的雪水蜿蜒而下,流经的地方形成龙漕沟。中国新闻周刊检索发现,在一些社交平台上,龙漕沟被作为小众玩水、露营场地推荐,还冠上了“景区”的说法。
然而事实上,龙漕沟不仅是个不折不扣的“野生”河道,更是一条连同后山的沟渠,承担了泄洪的任务。目前,多个社交平台已经将龙漕沟的旅游攻略、游玩分享等内容下架。
早在去年7月,彭州市融媒体中心就曾在其短视频账号上发布提醒“网红打卡点暗藏危机”:“最近,某短视频平台关于我市龙漕沟的游玩攻略火了。不少游客被吸引前来打卡观光,但殊不知,龙漕沟属于山洪易发区,极大地威胁了游客的生命安全”。
此外,龙门镇人民政府也在其社交平台账号上多次发布相关提醒。一则《龙门山镇文明旅游倡议》中介绍,龙槽沟属于未开发景区,无任何旅游设施配套,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近期由于小红书、抖音等APP热议,龙槽沟成为了网红景点,游客陡增,导致沟内垃圾成堆,环境受到破坏。
多名村民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地人并不常到龙漕沟游玩。“尤其是6月到10月,这是我们这里的雨季”,附近一家餐馆的老板彭军介绍,在下水的路上,也有龙漕沟“河情”的警示牌。
山洪危害性和破坏力非常强
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刘丙涛说,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原因,在山区沿河流、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其中暴雨引起的山洪最为常见。
“所以山洪不只是水,还伴有泥沙、石块、树枝、杂草等,由于山洪里通常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杂物,样子有时甚至会像泥浆一样。”刘丙涛说。
就我国而言,每年4月至10月为汛期,山洪大多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是高山、陡坡、深谷,河床纵比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刘丙涛提醒,山洪特点就是流速大、过程短,危害性和破坏力非常强。
遭遇山洪该如何逃生?
山洪凶猛,该如何预防,一旦遭遇该如何逃生呢?北京市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刘丙涛提出六点建议。
首先,在汛期,市民要多加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尽量避开山区、河道等危险区,做到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家庭防护准备,确保安全。
其次,如果市民来到山区、河道游玩,要注意观察山势和水势,留心观察山洪灾害标识和安全转移避险路线,尽快离开危险区。
第三,接到预警或者遇到山洪时,不要犹豫和不舍财物,立即按照预警信息提示或向沟道两边高坡上跑,千万不要顺沟跑。
第四,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消防、公安等救援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援助。
第五,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难以自保,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材或门板、木床、大块泡沫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
第六,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求机会逃生。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杆断头垂下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