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一场雪恋上一座城!”“坐上高铁游凉都!”这既是来凉都旅游的游客发出的感叹,又是本地民众的心声,更是六盘水大力推动体旅融合发展的结果。
作为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六盘水以“凉”字破题,破解滑雪运动“不过山海关”,迎来了“体旅融合的新风口”,令冰雪游“火出圈儿”。
六盘水抢抓国家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机遇,积极发展冰雪休闲等产品体系,将气候海拔优势与冰雪资源相结合,打造以冬季自然风光和冰雪体育运动为特色的冬季体育旅游新业态,逐渐形成“南国冰雪城”的独特城市品牌。
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一煤独大”到“中国凉都”再到“南国冰雪城”,六盘水冰雪这个“冷资源”逐渐变成了“热经济”,白雪变“白银”,冬季冰雪旅游市场日渐成熟和繁荣,产业规模基本形成,成为六盘水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以前滑雪要坐飞机去北方,一去一来支出较大,且滑的时间并不长,现在家门口滑雪,多运动身体素质自然提升了。”2018年通过选拔加入六盘水队的康芳,在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冬季项目比赛中收获多块奖牌。
越野滑雪、陆地冰壶比赛相继在六盘水市开赛,这是贵州省运动会历史上首次设立冬季项目。
事实上,六盘水的冰雪旅游从“贵族”走向大众,这一路并不容易。
2013年以来,六盘水先后建成北纬26度的南方小城,拥有了世界上纬度最低的三大天然滑雪场——“冰雪童话”梅花山国际滑雪场、“林海雪原”玉舍雪山滑雪场、“云上雪野”乌蒙滑雪场,建成初级、中级、高级雪道共21条,满足赛事需求。
围绕“体育 ”这一核心,三大滑雪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雪场相关旅游线路和产品,整合其他旅游元素提升旅游品质,初步形成六盘水市冰雪产业聚集区。
如今,3个滑雪场总规模约63.77万平方米,平均海拔2400米,每日能同时容纳约1.5万人滑雪,日接待量预计达到3万人左右。
不可否认,体旅融合为六盘水的冬季旅游发展注入活力,也赋予冬季旅游更丰富的含义。依托冰雪资源,六盘水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将冰雪运动产业作为全民健身、带动旅游、助力冬奥的重要载体,连续6年举办贵州省冬季旅游滑雪季系列赛事活动和“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带动和促进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数据是最好的诠释,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已有7所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1所中学被评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六盘水市冰雪运动示范学校、幼儿园15所;已先后组织4.2万余人参与体验冰雪运动,其中,2021年通过开展冬季滑雪进校园系列活动,六盘水市共有103个学校2.6万余名学生参与免费滑雪体验。
在此过程中,为锻炼冰雪运动队伍,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六盘水市紧紧围绕冰雪运动开展专项竞技训练,组织运动队伍参加各项专业冰雪赛事。
目前,六盘水市冰雪运动队有在训运动员35名,其中冰壶运动员6人、陆地冰壶运动员10人、越野滑雪运动员13人(1名国家集训队员)、越野滑轮6人。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六盘水从冬季旅游发展中抢得先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丰富的产品体系成为当地冬季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体育 ”新业态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统计显示,以正常年份2019年为例,六盘水市接待游客52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和33%,分别为2015年的4.2倍和5.4倍,连续多年持续“井喷”增长,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红红火火的冰雪运动产业,带“热”了相关产业。例如,旅游产业除了让当地的从业人员直接受益外,还使六盘水民航业的冬季客座率逐年提高,而客座率的提高又带动六盘水酒店入住率的提高。“以前冬季入住率不到30%,现在达到50%,这数据每年都在提升……”六盘水时代假日酒店相关负责人左金彦说。
如今,冬季的六盘水,成为周边城市冬季旅游目的地,弥补了全省冬季旅游的“空白”,“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冬季旅游品牌从小到大。冰雪运动、冰雪旅游逐渐成为六盘水继消夏避暑和夏季马拉松后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发展蓝图并不止于此,六盘水将按照“避暑康养 冰雪运动”文化旅游这一特点,围绕“冷资源”变“热经济”,以满足冰雪消费需求为主线,打造冬季文化旅游新业态,聚焦培育冰雪旅游经济,让冰雪旅游“活起来”。同时营造一个“人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态势,促进六盘水旅游全季发展。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图/六盘水市委宣传部提供
视觉/赵相康
编辑/陈江南
二审/舒畅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