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师宗县城有一处新晋的网红打卡点。那里,冷灰色的门面装修风格显得时尚又大气,壮族特色美食、彝族风情服饰、师宗沃柑、薏仁面条、木质或牛角雕刻的精美艺术品让人眼花缭乱,引得各族群众纷纷前往打卡。这里便是师宗电商创意园。
“这既是一个展示师宗各种产品、文化的窗口,也是一个统一的集群网络销售平台。通过园区的直播平台,师宗的商品销售至全国各地,相应的民族文化也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让师宗各族群众的致富梦在互联网平台得以成真。”师宗县天源公司副总经理赵青表示。
师宗县电商创意园建于2021年9月,园区采用“1+N”的建园模式,即一个创意园平台、多家企业、多个产品、多个电商人共同参与。截至目前,已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整个园区分为园区内和园区外两个运营板块,园区外建成师宗味道馆、乡村特色馆、民族特色馆、直播基地、品牌馆;园区内配套建成孵化中心、培训室等。
建园以来,园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的工作要求,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的有利机遇,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园区发展相结合,以“师宗味道 融在e起”为主题,利用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师宗文化、师宗品牌、师宗产品“聚起来”“走出去”“叫得响”,促进各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交流互鉴、繁荣发展、融在“e”起。
民族特色馆里,陈列近100种产品服饰、摆件等。这是彝族企业家赵美慧打造的。“入驻电商创意园,我希望通过短视频等手段扩充宣传面,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彝族文化。”赵美慧开心地说。
乡村特色馆是一家壮族风情的特色餐馆,由云南师宗龙布瑞农特产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女企业家余晶凤创建。起初这里只有几个人,而现在已经有近100名员工,产品也从开始的几款到现在近30款,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消费模式,该企业还开发网货产品5款,线上与线下共同销售。像花米饭这种民族特色美食就很受大家欢迎,网上的销量也很好。截至目前,乡村特色馆总的线上销售已经突破100万元,占到整个销售额的25%。产品在流向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的同时,也让壮族的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电商创意园还有专门的直播基地,通过直播的方式销售整个电子商业园的师宗系列农产品和工艺品,让互联网成为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大增量。目前,直播基地的主播全部是师宗本地人,基地每个月还有一场电商培训,让更多的人实现再就业,让师宗各族群众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增收致富。目前,师宗县电商创意园的直播渠道实现年销售额近700余万元,高效、有力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在电商平台的助力下,女企业家余金凤带动发展500名壮、苗、彝族妇女织锦、刺绣,年销售壮锦、刺绣服饰等产品5万余件,并与技艺人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帮助当地女工年均创收0.9万元。
同时,园区还凭借“内容+技术+渠道”的深度融合,生产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传播民族文化,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师宗味道”是县域多品类区域公共品牌,是832平台线下选品馆,入驻产品200余款,薏仁面、黑尔糯米、师宗沃柑等师宗特色产品被设计成文创产品,包装清新时尚,让人感觉吃的不是产品,而是文化。师宗味道馆一个月举办一场活动、多个产品以及多个主体都能共同参加。通过这种方式,对站点、品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包装设计、培训和销售进行赋能,不断提高师宗产品的品牌价值和价值空间,为各民族相互了解创新了载体,增进了各民族的互鉴融通,情感相依。
在师宗这片土地上,师宗人民将本地特产黑尔糯米邮寄给党中央,表达永远跟党走、把家乡建设好的坚定决心的故事还在流传,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老支书们回信时,表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边疆人民的关怀,对勤劳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殷殷嘱托还在耳边,电商创意园将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不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讲好师宗故事,培育师宗力量,传播师宗味道,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在“互联网+”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在互联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