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是我国明清时代的皇家宫殿,俗称紫禁城,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也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哪怕是在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上也是极为出名的,同时故宫也有着很多难以超越的成就,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因为整体的建筑规模庞大,再加上历史悠久,所以故宫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就比如清朝很多皇帝喜欢居住的养心殿,在现如今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后,人们发现这个地方常年阴冷潮湿,完全不符合皇帝阳刚的气质,那出现这种情况是有着怎样的原因呢?工作人员撬开地砖才得知这一答案。
备受关注的养心殿
养心殿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的西侧,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宫殿并不是用来居住的,而是皇宫之中的造办处,专门制作一些御用品,简单来说就是宫廷内部的一个作坊,满足皇室成员日常生活用品所需,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到了清朝时期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帝居住的宫殿。
起初养心殿改变用途是由于明熹宗无心朝政,而魏忠贤又干涉朝政,大权独揽,所以明熹宗便将养心殿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除了偷偷懒,还方便处理军政事务,等到清朝时期,雍正皇帝也不知为何看中了这个地方,平日里总喜欢在养心殿办公,久而久之,这个地方也就成为了皇帝的办公场所,造办处原来的一些设备也渐渐被移出来,开始布置成专门为皇帝打造的办公室。
继雍正之后,清朝历代的皇帝也都效仿先皇一直在养心殿办公、休息,以至于原本专门为皇帝打造的寝宫乾清宫渐渐被遗忘,养心殿的布置以及规模也得到了很大的翻新,越来越多珍贵的家具和装饰物被搬进了这里,这个地方也因此成为了清朝八代皇帝的居住之所。不得不说养心殿被“独宠”还真是让人有些意外,不过从这些皇帝的表现来看养心殿应该是一个好地方,不仅仅是因为名字寓意好,很可能是宫殿的环境很适合人居住,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阴冷潮湿,让人顿感不适
相信很多去过故宫,或者是专门到过养心殿的小伙伴会有所了解,别看它是很多皇帝居住的寝宫,但是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恢宏明亮,除了富丽堂皇外,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偏阴暗的。
按理说皇帝居住的地方肯定要选择风水比较好的位置,采光度自然也要最佳,可是养心殿并不符合这一要求,反而很多游客在去故宫观赏时,路过养心殿发现此处不但没有给人那种阳气,还透着一些微凉,走近发现这里阴暗潮湿,地砖很明显不是很干燥。
要知道这可是居住的地方,如果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会患上一些疾病,同时也会因为室内潮湿的环境导致整体的木质结构加速老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好的居住点,所以有人猜测是不是养心殿的风水不好才导致的这一情况,而当时的工作人员对于此事的解释,只是因为故宫之中开了空调,再加上这里位置比较偏,整体的空气流通并不是很好,所以才出现了这一反常的现象。
可后来,专家也发现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即使将空调关了这个地方还是存在很多的水汽,这对于养心殿的保存和后期修缮工作造成了很多不利,更何况在养心殿中还摆放着很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不少都是木质材料。若是不加以改善,这种阴冷潮湿的环境很有可能会对这些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很多专家开始对这一地方进行研究,以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养心殿的地砖下的秘密
为了寻找真相,工作人员几经探索,但是都没找到相关的线索,最后他们意外发现养心殿的地砖下另有蹊跷,于是他们申请撬开了养心殿的地砖,这不撬不要紧,一撬发现了惊天的大秘密,在养心殿下竟然还藏有两条通道,当然,这两条通道并不是用来进出的密道,而是类似于排气或者是排烟的通道。
通过研究发现这两条通道各有用途,一条是火道,一条是水道,火道是冬天的时候启用,因为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而古代又没有取暖设施,所以搭建这样一条通道就是一种简易的热循环,其原理和东北的火炕一样,会有专门的人在宫殿的另一端烧火,这样一来火气就会从这个通道进入养心殿,使整个房间温暖。
而水道则与之相反,这是在夏季的时候用来灌输冷水,通过水汽的蒸发以及水流的运动来使房间整体降温,这样的方法虽然古老且简易,但是在当时来说已是能够做到的最大的标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方法还是能够使养心殿实现冬暖夏凉的目的。
不过可惜的是在清朝灭亡之后,养心殿这边就不再有人打理,火道还好,一直保持干燥的状态,但是水道却没有办法及时清理,而且这个位置采光也差,这就导致大量的水汽仍然聚集在地下,久而久之,就导致养心殿开始阴冷潮湿。后来工作人员将隐藏的水汽清理干净后,总算是回归到正常的环境状况。
结语
虽然养心殿所隐藏的秘密揭开了,但是故宫之中的秘密还有很多,也等待着人们去发掘,古老的城墙背后是无数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他们用毕生所学和前人创造的建筑工艺成就了故宫之美和这份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魅力,而到了我们这一代,必须将祖辈们所留下来的文物很好的保存下去,让更多的子孙后代也见识到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