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冯家口段全长18.3公里,沿线1公里范围内共有15个行政村。冯家口镇沿运河打造“一带三区”布局,即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核心,打造以农业生态园区、生态廊道观光区、美丽乡村精品片区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倒数村”变身“网红村”,老水塔成为新地标,好生态催生新“钱景”……一幅“水清岸绿生态好、美丽乡村引客来”的绚丽图景正在展现。
“倒数村”变“新网红”
“西代庄以99.1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4月2日,南皮县冯家口镇第一次运河沿线农村人居环境评比中,一向在全县倒着数的西代庄村,头一次获得“第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王巨杰接过流动红旗,长舒一口气说:“俺村终于翻身了!”
此时此刻,他的心情难以平复。
西代庄位于南皮、泊头交界处,大运河冯家口段最南端,是个纯农业村。这两年,随着大运河沿线绿化,西代庄靠近运河的土地种上了树,环境改善了不少,村里却一直破乱不堪。“西代庄不能光面上光,村里再不变就给大运河‘抹黑’了!”每次想到这,王巨杰心里直着急。
西代庄的基础到底有多差?冯家口镇驻西代庄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负责人孟超,拿出一张之前村里的航拍图。垃圾堆、柴火垛、残垣断壁、坑洼不平的土道……多年来,村原“两委”一直有矛盾,村庄建设一度搁置,村里村外没几处像样的地方。
成立突击队,分片划区一点点“攻坚”!县、镇、村成立三级人居环境整治攻坚突击队,孟超任现场指挥长,经突击组与村“两委”多次开会讨论,决定在西代庄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全村分成东西两个片区, 每个片区再划分2至3个网格小组。各个小组成员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全力攻坚。
治理坑塘5座;硬化道路9条、95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120多盏;厕所改造全村覆盖;清运垃圾超万吨;靠近运河的地方新栽种冬青、紫叶李、山楂树……西代庄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渐渐地,村容村风大变样。
如何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西代庄谋划振兴路?孟超指着村庄新规划图说,运河沿岸林下打造拍照打卡地,村内环境进一步细化提升,把一部分空地打造小游园,届时,西代庄村将成为运河畔的新“网红打卡地”。
老水塔成新地标
枝繁叶茂的大树下,两个孩子正挽着手站在井旁,专注地望着上方牌子中的4个字——“饮水思源”。薛家窝村村委会旁,一座身披“彩衣”的水塔静静伫立,成为一道别样风景线。
站在水塔下,村党支部书记董连才回忆起过去的“艰苦岁月”:“过去,俺村喝水忒困难了。最开始,在砖井里挑水。后来,改用压井压。上世纪90年代,大伙儿集资建了3座水塔,从此,村里全天都有水,吃水难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去年11月份,俺村通上了长江水,这几座老水塔正式‘退休’。村里把它们保护下来,给大伙儿留个念想,让人们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薛家窝村是一个仅有300多人的小村。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推进,薛家窝村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今年68岁的村民刘永刚告诉记者:“薛家窝过去叫薛镇,是运河边的一个古码头。俺家祖上曾在村里开煤场,原料都是靠运河的船只运过来的。运河漕运的繁荣带动了俺村经济的发展。那时候,村里有许多做小买卖、干货运的,家家日子过得富裕。现如今,古运河换新颜,俺村也迎来了新发展机遇,镇上要在这儿打造运河驿站,俺们正在挖掘历史文化,讲好薛家窝的运河故事。”
好生态生新“钱景”
眼下,正值瓜果上市的热季。靠近大运河的北口村林果现代园区内,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运河沿线采摘园这么多,为何这里格外受青睐?记者一打探,原来这儿种的都是些“稀罕果”——水蜜桃、红柚苹果、黑梨……
村党支部书记崔建利介绍说,今年园区的果树头一年挂果,就迎来“开门红”。按目前采摘价算,一亩地能收入五六千元。土地上种出好风光,既美化了运河环境,又带来了新“钱景”,这“旅游饭”越吃越香喽!
北口村位于大运河冯家口段最北端,是个纯农业村。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北口村集体流转500土地打造休闲采摘。“同一片土地,换个思路种,结果截然不同。接下来,我们要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农家乐、民宿,让游客来了尽情享受田园风情。”说着,崔建利笑得合不拢嘴。
炎炎夏日,穿行于冯家口镇运河堤顶路上,绿意葱茏,鸟唱蝉鸣,旖旎风光令人陶醉。
大运河冯家口段全长18.3公里,沿线1公里范围内共有15个行政村。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冯家口镇打造“一带三区”的规划布局,即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核心,将运河沿线的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和历史文化融于一体,打造以农业生态园区、生态廊道观光区、美丽乡村精品片区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幅“水清岸绿生态好、美丽乡村引客来”的绚丽图景正在织就。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祁洁
摄影: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