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说到赵括,很多人都会想到“纸上谈兵”,并因此提出,当年的长平之战如果不上赵括,或许这场战争的结局将会大步相同。
这里我们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长平之战,看看当时如果赵王没有用赵括顶替廉颇,结果将会是什么样子?
长平之战
据悉当时秦国和赵国都想拥有上党这块土地,于是两个国家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这场战争的双方指挥将领分别为白起、王龁以及廉颇、赵括。
其中白起的整体军事素养比王龁稍高一些,而廉颇的作战经验以及战术战法运用强于赵括。秦赵两国在一起纠缠了5个月,期间秦国一直希望赵国将廉颇给搞走。
于是白起使了一出反间计,他派遣一些间谍潜入赵国,然后大肆宣扬秦国其实一点都不害怕廉颇, 相比于廉颇而言,赵括明明更加恐怖一些。
此时被赵王听说之后,赵王也在思索:现如今廉颇已经被秦国逼得只能固守城池了,看来秦军是真的不怕廉颇。不如我干脆换上赵括,赶紧结束这场战争算了。
于是廉颇便被赵括给顶了下来,廉颇当时因为这件事情很不开心,但奈何自己也没有权力再调兵遣将,只是离开军队。
而赵括成为主将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城迎敌,然后一步步走进白起的包围圈,最后几十万赵军直接被白起坑杀,就这样,赵国在这场战争中落败了。
廉颇与赵括
虽然很多人都说如果由廉颇继续带兵,结果会大大不同,但当我们仔细去阅读相关史料就会发现:
在赵括接任之前,廉颇一直处于“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的状态,而这其实也是赵王更换廉颇的主要原因。
并且从这句话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廉颇当时经历过数次战败,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没有办法打赢敌人,除非秦军之中忽然爆发一场灾难。
为了避免兵员再有大的损失,廉颇选择了防守。可是防守战的消耗非常大,长此以往整个国家的运营都会受到影响,这就导致赵王非常心焦。
而白起等人也发现,廉颇非常擅长防守战,在“数挑战,赵兵不出”的情况下,白起决定“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争取让赵王赶紧将廉颇给换掉。
这样一来自己就能够尽快结束战争,毕竟长时间在外征战,对己方士兵的消耗也非常巨大。最后果不其然,赵王真的更换了主将,这对于白起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如果一直是廉颇
最后的结局大家其实也知道,赵括最后全军覆没。可要是全程由廉颇带兵,赵国其实也免不了兵败。前文我们也说了:
廉颇在主动攻击不可取的情况下选择了防守,而一旦国内物资供应不急,廉颇就只能选择背水一战或者建议求和,但不管选择什么,赵军至少不会全军覆覆没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