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3日下午,四川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槽沟突发山洪,彭州官方通报称,截至14日中午13时,此次突发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累计15人伤亡)。
根据彭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龙槽沟事故河道并非景区,然而由于溪水清凉、树木茂盛,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前来纳凉避暑。这次山洪暴发前,工作人员也给出了明确的撤退信号,但仍旧有游客不以为意,忽视作为泄洪沟,龙槽沟事故河道边设立的清晰的警告牌和铁丝网围栏,在明令禁止下水的前提下,仍旧心存侥幸。
甚至,根据相关媒体报道,部分游客并非自发前往,而是通过旅行社报名参加的团队旅游。
而据了解,这样的所谓“网红”景区,还有不少。
# 网红景区,追求未开发的趣味?
搜索龙漕沟,你会发现夺走多位游客生命的景区,早已成为了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打卡地”。而且,除了龙漕沟外,还有不少“未开发景区”、“野生景点推荐”等内容推荐,这些地点此前已被提示相关风险或事故发生地,但依然有一批所谓网红,趋之若鹜。
譬如,除了龙槽沟,有网友发现,江杭州建德的废弃矿洞也成了近期小红书热门打卡点之“避暑胜地”,不少博主打卡推荐时都会提到“能玩又清凉”“全新的未知世界”“完美避暑胜地”……以此“种草”吸引更多网友前往。
不少博主们在矿坑前拍照、露营,更有甚者走进矿坑探险。套着精美滤镜的照片搭配#矿洞探险#、#矿洞露营#等关键标签,实在给网友们制造了不一般的种草悬念。
随后,建德市钦堂乡谢田村村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就第一时间封闭了洞口。目前,当地5个矿洞的洞口已经全部封闭,无法再进入。据介绍,这些矿洞下一步是否开发,要等到勘探勘察完成后再决定。
据悉当地一共5个矿洞,此前都没人来探洞,但今年夏天开始,来矿洞的人多了起来。
许多被种草的游客没想过,洞是相通的,不仅岔路多像迷宫,而且山壁上的石块和山体有裂缝,随时可能有落石,存在安全隐患。
当地救援队的专业人员介绍,“按理废弃的矿洞绝对不是游玩的去处,风险因素太多了,比如擅自进去容易迷路、有深浅不一的水坑,还有一些看不出来但其实是空心的洞……就连矿石也很危险,矿石不同于普通的石头,是锋利有棱角的,容易伤人。”
且在涉及矿洞救援的时候,“矿洞的竖井往往是200到300米深,容易缺氧,将人直接运送至地面都非常困难,更别说还要清理障碍物、运送担架这些措施了。”
在诸多危险条件的限制下,仍旧为并没有准备的游客种草矿洞探险,可见并不是一次负责任的旅行。
# 野生景点,用生命打卡值得吗?
当下,无法长线旅游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点“想去野”。于是,网络上大批“野生景点”走进大众视野,那些未经开发的天然溪流、山野,废弃多年的矿洞、危楼,都成了热门“打卡地”。
野游,似乎成了放松心情,重归自然的极好选择。但是,资深户外玩家都知道,野游景点几乎都是靠网络传播走红的,博主推荐上了本地热门后,很快就会成为热门打卡地。但天然的地势存在一定风险,对于没有户外经验的游客来说并不合适。成熟景区都会配备应急队伍,能够处理突发事件,但野游只能靠自己。一旦出事,谁来负责?
对于许多旅游博主来说,推荐种草地,更像是一种生意。
专门挑选危险、未开发的景区打卡,毕竟这样的地方往往风景更美、更具有话题性,也能带来更好的流量。毕竟越是惊艳、保留原始风味的照片,越容易吸引大众点击。
有人用危险的地方赚钱,却也有人因为危险的地方而丧命。没有深度开发的景区有多危险,只有在真正出了事故之后,才知道代价是什么。
但显然,以生命为成本,那就太贵了。
希望无论是平台、个人还是看客,对于安全旅游的这根弦还是要时刻绷紧。
作为游客,在不清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明知道有危险,却心存侥幸游玩,是对生命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赚取流量生意的网络平台,更不应当为博眼球而忽略须要承担得监管责任,加强对相关内容的监管审核力度,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信息或者辅以安全提醒是平台应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