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少数民族,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能歌善舞。确实是如此,各式各样的舞蹈,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的山歌也是流传广泛。在贵州侗族的侗寨里,便流传着“米饭养身,唱歌养心”的说法。侗族人民视歌为宝,喜欢唱山歌,他们的赶坳节便是玉屏侗族最隆重热烈的民间歌会。赶坳唱歌、以歌会友,直接反映了侗家悠久的独特民俗。今天,我们就谈谈贵州东北部玉屏侗族的赶坳节到底是什么。
一、赶坳节的由来
侗族赶坳是每年侗家人最盛大的庆祝活动,除了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和民间歌会,也是侗家男女青年结识朋友、谈情说爱、追求自由婚姻的一种活动。而这一节日主要来自于一个凄美动人的传说故事。
在遥远的时候,有个侗家妹子叫姣妹,聪明漂亮,才思敏捷,她喜欢唱山歌,其歌声悠扬,就像百灵鸟一般。姣妹自小爱上一个名叫三郎的后生,他们用歌曲表达爱情,发誓要厮守一百年。然而村里的老财主也看中了姣妹,要强娶姣妹,若姣妹家里不识抬举,则绳索棍棒抢进门。一听到这些话,姣妹的爹妈皱起了眉头。姣妹与三郎被迫无奈,于是选择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为爱私奔出逃。
他们逃到了湖南和贵州边境的森林深处。在平静的日子过了半年之后,这位老财主还是打听到二人的消息,并派人进山捉拿他们。姣妹和三郎宁死不从,在悬崖上大喊:我们长期以来的愿望就是生死永远不会分开。之后,相拥而吻,纵身悬崖。
悲情化成怀念,爱情铸成永恒。从那以后,在二人殉情日那天追求爱情自由的侗家年轻男女们纷纷赶到山坡上,赞美爱情并用歌声寻找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赶坳已经发展成为青年男女对唱情歌,寻找恋人的“侗家情人节”。传说最终虽以悲剧收场,但着实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对于崇高爱情的向往与憧憬。
二、赶坳的一天要做什么?
赶坳作为侗家人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繁荣进步,侗族的古老传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玉屏侗族赶坳从远离村庄的山坡迁移到山林附近的宽广田坝。参加歌会的不仅是侗家青年男女,还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
玉屏赶坳为期一天。在赶坳那一天,侗族青年一起来到坳场,穿着节日盛装或斗篷,手摇折扇,唱着登坳歌,结伴大步走向坳场。坳场外,有些长者在斗鸡、斗画眉,还有赛马场以及数不胜数的食品和饮料摊位。尤其,侗家人酷爱米酒,米酒贯穿赶坳全程。
赶坳的最大享受是听对歌。赶坳的对歌不仅有古歌和盘歌,更多的是情歌。身着盛装的男女青年,各两人一伙,手搭肩膀,即情对唱,对歌开始,先唱“上坳歌”。在询问对方的名字后,该男子可以对女方唱“借带歌”,“借带歌”就是意图假“借”女方身上的某件饰品,以此为内容演唱的对歌,也可称为“分花”,这是向女方表达求爱的一种方式。
女子用一首歌回应,用古歌、盘歌来探知男方的才学和智慧,试图了解男子的思想和性格,双方你来我往,如果男女双方能频频接上对方的唱词,围观者往往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但这种对歌时间较长。如果女方愿意与对方携手,就借给男方自己身上的一件随身物品,可以是腰带、围腰、绣花手帕、手镯、戒指、雨伞等。
这些随身物品作为初恋的象征,这件物品则被称为“带”或“花”。女方如不同意借带,仍用歌来谢绝。男子得到女子的信物后,双方就算是成为朋友,就开始唱“朋友歌”。整个坳场,阵阵掌声非常热闹。赶坳这一天大家都特别充实,一扫务农时的疲惫与倦怠,夜晚散场时,每个人都心满意足地返回家中。
三、赶坳节的发展
侗族自治县在我国一共有五个,而散发着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玉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侗族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以歌结伴、交朋结友、谈情说爱、追求婚姻的侗家男女来说,“赶坳”作为一种自由活动形式,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而“赶坳”也早在 2008 年就被有关部门正式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侗族赶坳最初为民间自发性的组织,由于交通不便,各地举办赶坳的时间和地点不尽相同,赶坳也仅是小范围侗家人的“聚会”。随着时间的变迁和汉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不断渗入,属于侗家传统节日的赶坳也逐渐消失于大众视野之中。
为了拯救和传承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屏侗学会成立于 2010 年冬,身为土生土长的玉屏侗家人,他们达成共识,誓言着手传承与弘扬侗族文化,打造节庆品牌,提升玉屏侗族文化知名度。因此,2013 年 10 月 13 日,由县侗学研究会牵头在屏山公园举行九九赶坳活动,旨在传承这一优秀文化。
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单位部门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侗族同胞的喜爱和热心参与下,侗族传统节日赶坳与玉屏县庆结合,曾消失于侗乡的赶坳,被赋予生命和活力,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赶坳也从以歌会由的传统传统节日摇身一变,被搬到舞台上呈现给八方游客。玉屏箫笛、侗族大歌等丰富多元的侗族传统文化形式也融入到赶坳的现实展演中,从 2013 年第一届玉屏侗族赶坳艺术节开始,至今玉屏赶坳已经度过了六年的光阴。
四、总结
赶坳作为北侗玉屏的一张明信片,是北部侗族地区重要的侗族文化习俗活动,是侗家人传统的民族节日。随着玉屏侗族的旅游开发,赶坳在保存自身文化的同时,也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经过舞台包装后的赶坳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而结合赶坳文化艺术节,侗族美食文化节、龙舟赛、民俗摄影展、摸鱼比赛、侗家长桌宴等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翟河贵:《歌山情场,激扬盛会》,《玉屏侗学通讯》,2013年,第3期。
侯忠昊:“传统节日的历史记忆与现代性构建”,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