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悉孙悟空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基本上是通过86版《西游记》或者明代吴承恩写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小说。然而容易让人忽略的是,在明代的《西游记》小说诞生之前,书中的重要人物玄奘、孙悟空等从唐代开始就经历了漫长的演化、神化过程。同样,民间对于灵猴的崇拜,也远比吴承恩的小说更早。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山岳类景区多如牛毛。地处南平市顺昌县西北部的宝山虽然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但并没有太出名。宝山属于武夷山脉,是周边游客私藏的小众度假地,大家会来这里登山,看日出,观云海,观赏千年古银杏,体验别样的山野情趣。宝山风景区还有39处人文景点,今天我们要说的孙悟空墓(双圣庙)也位列其中。
估计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明明是个虚构的小说人物,怎么还会有墓?首先要说明的是,人物确实是不存在的,但墓是真的,是一处祭冢。如文章开头所说,民间的灵猴崇拜由来已久;而在遍地皆神灵的福建千年来都有祭祀齐天大圣的习俗,至今保留下来关于齐天大圣的庙宇也很多。但是宝山主峰南天门后的孙悟空墓,被认为是国内发现始建年代最早的齐天大圣建筑,因此宝山也被称为“齐天大圣祖山”。
顺昌当地显然也利用了孙悟空这一经典ip,开始宣传当地旅游。在山脚下便能看到孙悟空的雕像和写有“大圣故里”四字的石头雕塑。真正的孙悟空墓在山上,需要顺着两侧有竹林掩映的山阶往上爬,徒步很长一段路才能抵达,也能理解为什么许多当地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地方。由于藏得太好,这里直到2005年才被当地考古人员发现。
孙悟空墓并不大,面积约18平方米,符合民间修建的规模。专家考证大约建于元末明初,至少比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间早200年。墓形呈八字形外撇,内部并立着两块石碑,立于半米高的墓台之上;碑上各自写有“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四个楷书大字,大字下端横刻“神位”两个小字。碑前有一尊齐天大圣的雕像,并设有香火供案;大圣身着披风,十分神气。这些,都是全国仅见的齐天大圣信仰实物佐证。
齐天大圣我们再熟悉不过,那么一旁合葬的“通天大圣”又是何许人也呢?原来,元代杨景贤所著的《西游记》杂剧,正是过去人们修建这个墓的参考。书中有这样一段大圣自白“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齐天大圣、小弟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这也是为什么说,这是一座十分罕见的兄弟合葬墓。
由于是虚构人物的墓,墓中自然不会出土尸骨遗骸;但是,考古专家在此发掘时,这里曾出土过一根7米长的铁棒,被认为是金箍棒的原型。可见修墓之前,民间作品中的孙悟空已有“金箍棒”这一武器。因此修墓之时,有心人也凭着想象命人制作了一根,一起埋入地下。这根“金箍棒”,目前收藏在顺昌博物馆中。
顺昌与《西游记》有关的景点不止孙悟空墓一处,感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去寻找与石猴出生仙石十分相似的诞圣仙石、洞口长年珠帘不断的水帘洞、全村人都姓高的高老庄遗址等等。未来,这里还将建成全国首座齐天大圣博物馆。
在顺昌,每年农历七月十七齐天大圣生日时都会举办大型文化节,这一信俗还被列入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顺昌为起点,“山尊大圣,海祭妈祖”的民间信俗格局早已融入了八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