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近日,一旅游博主在网络上发视频称,自己因为在重庆某景区雇人抬轿子(当地称为滑竿)上山,之后遭遇网暴。有网友谴责:“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的尊严?”但这样的说法遭到了更多网友的指责,一个花钱坐轿,一个凭力气吃饭,有什么不对?该视频博主还称,他与滑竿师傅攀谈得知,很多年轻人不敢坐滑竿,怕发到网上被人骂,师傅说现在生意不好,一天最多能拉两名游客(8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
滑竿师傅抬游客上山,乃是卖力气赚钱,虽然看上去辛苦,但报酬可观,年均收入5万元左右。而且,对于滑竿师傅来讲,这就是一份工作,跟下地种田、进厂打工、送外卖等一样,只是劳动付出的不同形式,没有本质区别。须知,劳动不分贵贱,这个已经说透了的道理,如今居然还有人拎不清,认为“游客是花钱践踏滑竿师傅的尊严”。
在华山、峨眉山等景区,也有类似滑竿服务。此类景区山势陡峭,台阶多,徒步耗时较长,对游客的体质要求较高,年老体弱、身体残疾的游客,很难步行上下山。此前,著名作家金庸“华山论剑”时,就是坐滑竿上山。可见,对于部分游客来讲,“雇轿上山”是刚需,省时省力,又能支持滑竿师傅的劳动,双方各取所需,且不存在强制性,属于市场化的公平交易。
目前一些景区,将人力滑竿、轿子等作为景区的特色服务项目,与游览车、电缆车、小火车等现代动力机车形成鲜明对比,借此吸引游客,丰富旅游观光体验,也可增加景区收入,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北京街头,也有人力黄包车,为中外游客提供拉车、导游、解说等服务,带游客走街串巷,体验老北京的胡同文化,成为别具一格的首都“风景线”,深受游客与舆论的好评。
可见,滑竿、轿子、人力黄包车等均是合法的人力服务项目,他们的存在,符合市场供需规律。消费者无论是否年轻、富有、健康等,都可以花钱体验此类人力服务,不必有太多顾虑,更无须愧疚。
至于网暴者,他们根本不理解市场经济的真意,而是生搬硬套一些无关概念,纯属在鸡蛋里挑骨头。讽刺的是,网暴者对游客的“谴责”,并未获得滑竿师傅的认同,反倒诱发他们的抱怨,认为网暴令很多年轻人止步,影响了收入,而网暴者又不会给予补偿。这正如在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外卖小哥坚持送餐的道理一样,是为了劳动赚钱,如果消费者真的不点餐,那么其生活影响反而更大。
滑竿师傅自食其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依靠劳动付出,实现赚钱养家的梦想。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也许不高,但与其他劳动者一样,均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其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理应赢得社会大众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