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在华北和西北的岁月》顺利于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而此书正是葛士英离开工作岗位后,历时数年所成就的第一部亦是唯一一部回忆录,其间所记载着葛士英在革命期间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作历程。
葛士英的一生正如他书里所写内容一般,是献身于革命的一生,服务于党与人民的一生。
正所谓“乱世造英雄”,而葛士英无疑是那动荡时期里,漫天璀璨星辰之一。
他曾经官至副部级,原甘肃省副省长,在甘肃工作长达43年。
葛士英
河北曲阳县——星辰的诞生与闪耀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打响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而时称直隶,省会驻天津的河北更是第一时间响应起来。
次年的11月19日,在河北省曲阳县的一户民房当中,伴随着一声属于男童的嘹亮哭声,葛士英降生了。
就在五四运动以后,在李大钊与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领导下,1921年到1922年间,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纷纷奔赴直隶各地,积极从事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此时,尚在襁褓中的葛士英浑然不知命运已然将一把名为“革命”的钥匙,悄悄投入了他的怀中。
1933年,长于曲阳葫芦汪村的葛士英开始就读于灵山小学。而同年日军攻占热河,并迅速向河北、察哈尔进犯的消息也传遍中国,在这一紧迫局势,中共河北省的委派火速下达——一场动员活动开始了,这场动员迅速召集了大批的共产党员与学生投入到西北军中工作。
恰在这时,一场发生在曲阳的行动惊醒了年纪尚幼的葛士英。在这个今时今日被誉为“革命老区”的地方,“水泉农民武装”开始了。
1933年3月12日,在水泉村,一场由党员及群众积极分子三百余人参与的水泉农民武装计划开始实施了,起初水泉队伍在敌人的包围下,快速反应,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并且成功进行了反包围。
这一胜利消息迅速传遍周围几十个村庄,更有激励了许多群众走出家门,加入到行动的行列。
民心所向,众志成城。这种团结一致的画面带给葛士英的冲击非常无可比拟。他首次直观见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与意志。也就在这一刻,为了人民而奋斗的种子深深埋入了他的心底。
与此同时,水泉农民武装指挥部并未放松警惕,面对即将进行反扑的敌人,指挥部众人在利弊分析后,迅速作出了决定:暂时撤退,队员就地分散隐蔽。随着这一指令的下达,这场历时五天的水泉农民武装也随之结束。
水泉农民武装行动虽然持续不长,但这场响应快速的动员活动,已经给年纪尚幼的葛士英指出了一条他必将踏上的路:加入共产党!投入到为人民斗争的革命当中去!命运的钥匙已然在你的怀中隐隐发烫,葛士英,迈出你的第一步!
晋察冀边区——于万千星辰中熠熠生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曲阳建立民主政权。等待时机已久的葛士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命运的钥匙为他打开了新的大门,这的确是一条需要背负使命的道路,但也是一条注定让他熠熠生辉的道路。
自1941年开始,日军在晋察冀根据地对于其侵入华北的阻碍下,开始采取了对晋察冀根据地的一系列针对行动,这也使得晋察冀根据地陷入到被动的局面当中。
为改变这一局面。在1942年,在晋察冀党政军干部会议上,最终确立了“到敌后之敌后去”的战略口号,在这一口号下主力与地方部队组成的大量游击队、武工队出现了。
抗战期间葛士英所在的曲阳县,正隶属于晋察冀边区冀西二专区,也是我八路军115师在河北发展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就在这样的烽火狼烟之中,属于葛士英的舞台来临了。
1942年物资运输的道路被阻断,面对敌人的严防死守,同年10月份,葛士英作为党的一份子,从曲阳出发了,抗日民主政府依据情况就地组织了曲阳县第四、五区运粮队,这两支队伍在葛士英的全力配合下,不断深入,直至突破日军防线。
运粮队以人背畜驮的方式,在连续40多个夜晚中,将10万余斤公粮运往边区根据地。
同年12月,葛士英因其表现突出任职曲阳县宣传部部长,在之后的1944年4月更是任中共曲阳县委书记兼八路军曲阳支队政委。
在职期间,他发挥自己在一线战斗所积累的充足经验,领导曲阳人民坚持游击战、巩固壮大抗日根据地,沉稳而迅猛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反“扫荡”、反“围剿”斗争。
旷日已久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葛士英也随之被组织安排到晋察冀中央分局学习。在1946年3月,葛士英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民用物资运输部部长,第二兵团民用物资运输工作团主任,第十九兵团民用物资运输工作团主任等职,然而无论身处何位,葛士英都不见丝毫懈怠。
面对组织的信任,他更是充分发挥个人所能,积极地参加到冀中清风店战役和解放石家庄战役中。
在之后的1948年9月,葛士英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政治部民用物资运输工作团主任,此后他又参加到解放北平(今北京)、太原、兰州、宁夏等战役当中去。
在经年累月的战争当中,葛士英已然见够了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战争带给人民的苦痛尚且历历在目,也正是这份沉痛塑造出了更稳重而善思的葛士英。很快“战士”葛士英就将投入到新的“战争”当中去,而在这场“战争”当中,葛士英将给人民谋取新的福祉。
新中国脱贫路——绽放属于星辰的璀璨光芒
新中国成立后,葛士英先是被任命为甘肃省泾川县县长,后历任定西县县长、银川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务处处长、宁夏省(后改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秘书长。而此时的葛士英更加成熟,他一如既往地在岗位上付出,始终秉承着兢兢业业为民的行动指南。
后在1954年,年34的葛士英又受调遣去往甘肃省。这里将是葛士英最大的舞台,而他也将在这里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在甘肃省,葛士英先后任省计委员会副主任、省委常务委员、副省长兼省计委主任、省人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等职。任职期间,他深切认识到人民兴旺的重要性,更是看到了振兴国家在于振兴人民的这一根本方针。
后来,他又先后担任中共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甘肃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甘肃分会会长、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主席、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在1896年5月16日,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随之而来的是扶贫攻坚战的第一枪被打响。而葛士英收到消息后迅速作出了反应,在以为国为民为己任的信念支撑下,奔赴脱贫第一线,将汗水挥洒在这片广袤土地上。此后数十年,初心不改。
也是在土地的馈赠下,他总结出了“一人一亩基本田,一户一亩果林园,一户一年出售一头商品畜,一户转移一个劳动力”的“四个一”扶贫路子并加以推广。随后更是获得了“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的荣誉称号。
葛士英作为抗战老兵,早在长期的抗战中充分见识过人民的力量,在这一基础之上,他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总结规律,更是深刻地认识到脱贫的根本在于使人民富强,在此支撑下,他第一个提出了“要脱贫,先富民”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沿用至今。
而葛士英也在此后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直到离休,葛士英仍旧不曾停止过对国家、对人民的奉献,离休之后,他时常组织召集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当中去。
“人民重托付古稀,脱贫致富志不移。老牛自知黄昏近,不待扬鞭自奋蹄。”这首出自葛士英之手的诗,便是其矢志不渝为人民奉献的最直接代表,他始终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自己的信念。纵知力有尽时,仍甘以自身星点之力,助中国燃起国富民强之光。
星辰回归宇宙之时
在葛士英的晚年,早先累积的伤痛开始爆发。然而即便病痛加身,他还是决定要将自己的经历落到纸面上,也正是这个决定促使他再度陷入了斗争,与病魔的斗争。他坚持在灯光下伏案写作,结果也一如过往的所有战争一般,病痛未能使这个年过古稀的老者屈服。
最终在2003年,葛士英顺利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在华北和西北的岁月》,将他个人的革命工作和历程永远地留在了纸页之中,供后人拜读。
2007年8月22日,葛士英同志病逝在深圳,享年88岁。
在葛士英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党和领导分别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家属的慰问和对葛士英同志逝世的沉痛哀悼。
葛士英同志降生在战火之中,战火的洗礼没能让年幼的他退却,反倒促使他坚定了自己所走的路,并且以一生践行,矢志不渝。
葛士英始终坚定贯彻共产主义信念,自始至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革命年代,他浴血奋斗,为国为民,将自身勇气与智谋发挥到极致,为最终革命胜利奉献出个人全部力量。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他立于一线,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俯首甘为孺子牛,数十年如一日奉献自身。
而今时今日,国富民强,吾辈需谨记先辈开路之恩,亦当自强,效仿先辈之行,以身作则,为国之未来、民之未来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