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黄山旅游热度不减。7月,黄山市接待游客728万人次,同比增长19%,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而领略乡村自然风光、度假放松成为主流。其中,徽州民宿已逐渐成为游客首选,备受市场青睐。住徽州民宿成为一种新时尚,黄山梦里乡村成为安放心灵的“诗和远方”。
图说:拾庭画驿 黄山供图(下同)
乡村振兴无限生机
黄山区乌石镇舒溪村位于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粉墙黛瓦的农舍点缀在道路两侧,袅袅升腾的炊烟装饰着绚丽霞光,偶有扁舟从湖心轻轻划过,为宁静村庄增添了生气与诗韵。
2017年,梅娉艳带着多年累积的资源和创业经验回到故乡,将自家祖宅改造建设成度假民宿“梅姑娘的院子”,率先探索起舒溪村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子。民宿还创立“梅姑娘乡村市集”,通过“民宿+客人+村民”模式,让当地山货走向都市,带动村民创收。“我选择返乡创业并不只为经营一间民宿,而是想带着大家一起,从一间屋子开始,改变整个村庄的面貌,共同把舒溪建得更美丽,让乡村振兴在这里结出硕果。”梅娉艳说。
随着民宿产业迅猛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乡村汇聚,带动非遗火起来、研学热起来,民宿好物变商品,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黄山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安徽省第一方阵,2021年增速排名安徽省第五,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
民宿迈进多元业态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新安江边的网红民宿、音乐餐吧和文创咖啡厅热闹非凡,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这些文旅新业态已成为黄山“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当前,国内旅游业正从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转变,市民游客追求更多的是参与感和娱乐性,民宿小而美、小而特,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黄山市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满天星工程,推动民宿突破单一“住”的功能,向多元业态迈进,让民宿更具“乡土味”“人情味”。
注重多元文化植入。黄山市把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起来,鼓励经营业主在保留原版徽派建筑特色的同时,与当地的非遗展示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结合,通过创意创新植入各自不同的故事与情怀,打造“不一样的民宿”,为游客构筑起一个个多彩多姿的诗和远方。
注重沉浸体验,以民宿为载体,向新安康养、研学修学等沉浸体验式功能拓展,让游客尽享属于自己的品质生活。如黟县丰梧村的隐世无名初民宿,推出绿色健康食疗体系,开设禅修、瑜伽等康养课程,着力构建身心疗愈之所,让游客更好体验自然与生活之美。
图说:塔川书院
资本撬动乘风破浪
沿着黄山黟县渔亭镇桃源村530国道旁的盘山公路盘旋,山涧溪水潺潺,处处鸟语花香,掩映于青山绿水环抱中的高端生态度假项目——未晞园旅游度假村优雅静谧,古典大气。
度假村由黄山秘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总投资额约5亿元。“我们之前去过很多地方考察,文化内涵、自然风光二者兼而有之的地方不多,很幸运,我们在黄山找到了。”公司负责人陈军坦言,优质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便利的交通是吸引企业入驻的主因,“希望将未晞园的牌子打出去,让更多人爱上这里,来水墨徽州度假、观光、休闲、旅居。”
如今,徽州民宿资源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风投资本汇聚黄山,成功开发打造出未晞园、澍德堂、梦乡村、黄山云亼等一批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精品民宿推向市场。塔川民宿成为全国31个甲级民宿之一、安徽省仅2个,西街一号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安徽省唯一。
顶层设计推动发展
目前,黄山市进入旅游统计的民宿共计2455家,占安徽省70%以上,成功跻身全国首批9个“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一支“绩优股”。
黄山民宿的发展,除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政府政策支持是其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统筹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古建保护利用等相关规划政策,精心谋篇布局,系统安排部署,以标准化规范化引领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规划引领,制定《黄山市民宿业发展规划》,出台安徽省首个民宿政策文件《关于促进徽州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将《黄山市民宿促进和管理条例》纳入地方人大5年立法计划,以“小快灵”立法规范民宿产业有序发展。
突出政策牵引,黄山发布《徽州民宿提质增量行动计划》《推进“个转企”促进“徽州民宿”提质增量优惠奖励政策》等,推出民宿贷产品签约138户、放款1.17亿元,帮助民宿业主走出疫情低谷,向中高端化、个性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
突出行业主导,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先后成立市县两级民宿协会5个,形成自律共治共享机制,实行民宿业主规范经营承诺制,整合资源、推介产品、共享客源、化解纠纷,有力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民晚报记者 吕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