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串点成线,资源点绿成金,产业蓬勃发展,生活和乐幸福。眼下,东海之滨的宁波,处处洋溢着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时尚活力和浓郁文化气息。
枕山滨海、拥江揽湖。宁波这座城市从8000年的文明史中走来,历经数千年的文化洗礼和熏陶,独特的文化基因已深深刻进城市的血脉之中。文化之光,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激发出磅礴厚重的担当之力。
宁波市委文化工作会议暨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推进会将于今天上午举行,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大会,更是一次面向未来、意义深远的美好生活画卷的擘画。
借助文化品牌影响辐射,宁波频繁“出圈”
宁波是一座文脉浩荡、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洋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宗教文化、商帮文化、慈孝文化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过去五年,我市持续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打造了一批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文化产品。宁波大剧院、宁波美术馆、宁波书城、宁波博物院、宁波图书馆等标志性文化建筑,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奉化博物馆获得“全国十大陈展精品”称号;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韩岭美术馆等社会力量建设的文化设施,也是亮点纷呈。
过去几年,借助文化品牌的影响、辐射,宁波频繁“出圈”。“东亚文化之都·宁波”活动年、亚洲艺术节、中国戏剧节、亚洲海洋旅游发展大会、浙江书展等重大文化活动,在国内渐成引领之势。
宁波打造的中国开渔节、中国开游节等特色节庆品牌,更是向大众展示了海洋与城市之间的深刻联系。厚重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孕育出诸多高品质的文艺作品,《红帮裁缝》《呦呦鹿鸣》《走马御史》等精品影视力作,使得宁波更具广泛影响力。
这些年,不少市民真切感受到,在宁波享受文化服务更加便捷而多元。宁波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文化圈”,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不断完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获评国家一级馆;宁波博物院、天一阁博物院、中国港口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市一级以上乡镇综合文化站比例超过85%。
宁波还在全国率先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2020年,经过第三方调查,宁波“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综合参与率达到82.93%。
姚江畔,宁波大剧院、宁波交响乐团连同周边音乐空间组成“一小时音乐生活圈”。乐符碰撞中,一场又一场“美”的盛宴上演,擦亮宁波“音乐之城”金字招牌。夏夜,漫步三江六岸,凉风习习,繁华时尚的都市生活,正吸引着更多年轻人来甬“筑梦”……
群众文化获得感 深入城市肌理
走出闹市,一座座乡村文化地标,已成为村民享用文化盛宴的精神家园。舞蹈、歌曲、书法……各色活动等着村民去“赶集”。截至去年底,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基层文化宫实现全覆盖,文化站、村(社区)文化礼堂(基层文化中心)的平均面积分别达到4445平方米、778平方米,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520个,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82平方米,位居浙江省前列。城乡一体、更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发展红利更易被感知,让文化建设更温暖人心。群众文化获得感深入城市肌理,也渗透进乡村基层。
精神富有,文化先行。宁波正在着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构筑具有鲜明宁波辨识度的高品质文化供给体系。去年10月,永久落户宁波的第七届浙江书展吸引超过6万名市民“打卡”;宁波图书馆入围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奖,取得该奖项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界零的突破;全面开展中华版本征集工作,启动《四明文库》编撰。宁波正全力打造崇文尚读、精神富有的城市书香风尚。
截至目前,宁波已成功举办了5届的宁波文博会,去年首次采用“云展示、云互动、云交易”模式举办,签约金额71亿元,继续担当着宁波文旅产业重要引擎的角色;分别有10家企业入选省级重点文化企业、成长型文化企业,数量创历年新高;完成“宣传思想”“文化宁波”驾驶舱建设1.0版建设,启动“文化大脑”数据仓建设,数字变革正在打开宁波文化建设新的想象空间。
在宁波,文化正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宁海艺术振兴乡村“葛家模式”火了,3年来,该村打造了40多个艺术共享空间、300多个文创品。全国首个以“中央音乐学院”命名的乡村音乐教室落户鄞州区东吴镇童一村,相继培育“80天团”、天童小学合唱团等文化团队,通过文化共富助推共同富裕。
文化惠民,可以让更多老百姓走进公共空间,感受多彩生活——在推进文化惠民服务中,未来几年,宁波将深入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送戏送书送展览下乡。每年送戏不少于4000场次,送书不少于100万册次,送展览讲座不少于1000场次。
诗与远方,就在身旁。未来,宁波还将努力打造“北绘、东绣、南擎、西拓、中优”的文旅发展新布局,以点成面,重点推进,加强文化供给,拓展城市框架,赋能品质提升。
以德润心、以文化人。在宁波,一幅幅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靓丽图景,正在更广阔的时空铺展开来。记者 施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