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出发,四天历经38次换乘,途经9座城市,花费了153元,15岁准高中生孟想独自完成了一趟单程1133公里的公交旅行,并顺利抵达上海。旅途结束,当把出行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之后,这位少年猝不及防地火了。
(8月24日《齐鲁晚报》)
有一部电影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一少年在海上与老虎的故事,电影情节惊险刺激。虽然孟想的公交旅行无法与这部电影中主人公的冒险经历相比,但也有自己的鲜明特点,那就是独自行动、乘公交出行、花费少且体验了不同的沿途风景。
同为15岁的少年,很多孩子恐怕离不开父母。但孟想却选择独自远行,无论是这种勇气,还是为此次旅行所做准备,都让人看到了一个少年的果敢和成熟。这种选择与经历,让孟想显得与同龄人不同,既多了一些人生体验,也锻炼了独立自强的性格。
把公交车作为旅游交通工具也极为“另类”。众所周知,公交是城市交通工具,服务里程较短,覆盖范围很有限。但孟想偏偏选择公交为出游交通工具,既要事先了解公交线路也得做好行程规划,实属不易,但孟想顺利完成公交旅游并节省旅游成本。
而且,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这种“慢游”更有利于欣赏沿途风景。除了自然风光外,“人性风景”也在每天上演。比如问路时骑三轮车的爷爷称“正顺路”,免费把孟想拉到住处;小卖部老板搬来凳子让他吹吹空调再走……都释放人性的温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史或者个人史,而自己就是这种历史的主要书写者。与其他同龄人相比,虽然孟想的“公交之旅”只有短短四天,但却途经多座城市和不少农村,体验了独自旅行的孤单与乐趣,并感受到不同的温暖,为个人史写下了精彩一页。
另外,孟想还把自己的出行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也对其他人尤其少年群体,也是一种启示和激励。尽管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同,未必要效仿孟想的选择和行动,但可以从孟想身上看到一个少年身上的勇气、成熟,这对很多孩子的成长都有参考价值。
当然,孟想的“公交之旅”不仅书写了“别样人生”,而且还释放出很多信息。比如说沿途城市公交服务日益完善,也为孟想的公交旅行提供了支撑。假如公交覆盖范围小,公交之旅恐怕很难完成。再如,一路上的温暖,也说明道德文明“硕果累累”。
而在孟想独自旅行的背后,还有敢于放手的父母。实际上,今天也有很多孩子想独自完成一些事情,或者说想独自实现自己的“小理想”,但很多父母出于安全等考虑,却不敢不想放手孩子独自行动。而孟想的独自成功之旅表明:父母该放手时且放手。
从某种程度来说,不是孩子没有长大成熟,而是某些父母始终把少年孩子当“婴儿”。希望孟想独自“公交之旅”能改变很多家长观念进而“解放”孩子。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