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风景秀丽,文化沉淀厚重,拥有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旧居、国民党陆军上将孙立人将军故居、著名抗日爱国侨领董寅初先生纪念馆、清末著名商铺刘同兴隆庄等,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合肥市地方剧种——庐剧的发源地,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寻古镇遗风,忆红色基因”文化旅游经济项目为巢湖学院2022年环巢湖“一院一镇一品”社会服务行动提升项目之一,旨在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助力三河古镇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形成红色文旅品牌。为切实推进“一院一镇一品”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实践团成员精心筹划积极准备,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开展活动调研工作。
图为巢湖学院“一院一镇一品”实践专项团
6月16日清晨天色破晓,实践团队便在学院图书馆前完成集合并踏上启程的中巴。同学们对于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十分憧憬,在环巢湖大道上看到道路两侧锦簇的繁花以及一望无际的茫茫巢湖,都忍不住拿起手机记录了起来。望着车窗外美丽的风景,我对接下来的三河之行又多了些许的期待。
三河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刚一跨入景区,色彩简洁,以青灰色和青色为主的马头墙便给我一种简洁、自然和古朴的艺术美感。通过对当地居民的采访以及网上资料的查询,我们了解到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墙的功能,能阻断火灾蔓延,让人不仅感慨徽派建筑的美丽且兼具实用功能。三河古建筑内部精雕细致,其青砖黛瓦等具有明显的皖南特色;外部粗放厚重,其飞檐翘角等又带有皖北建筑的气息,呈现出极为强烈的江淮地区南北历史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风格特征,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使得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部分徽商还乡后以雅、闻、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造住宅,使得古镇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景观更为突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变迁研究价值。
图为三河古镇传统建筑景色。
但是实践团队通过仔细调研发现因为一部分游客不文明的旅游习惯,导致了三河古镇部分旅游景点、古建筑等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其中最为严重的破坏莫过于“一人巷”景区尽头的木门,木门两侧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如:“某某某到此一游、张某某、王某某……“等游客在此留下的“痕迹”。实践团队队员们发现这一现象后,在心里感到无比痛惜之余也决定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改善这种情况。
图为三河古镇“一人巷”景区乱写乱画情况。
为此,实践团志愿者们在“万年台”景区旁开展了“共绾吉祥结”活动:吉祥结,即中国结,其漫长的文化沉淀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正与三河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志愿者们通过耐心教授游客们中国结的系法,鼓励他们在吉祥结的木牌上写下对祖国和家人的美好祝愿以及自己想留下的话语,并挂在三河古镇万年台旁的紫薇树上。此项活动丰富了游客们的游玩体验,使他们在游玩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美,也给三河古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为游客参与“共绾吉祥结”活动现场。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天空,平静的湖面泛着粼粼波光,袅袅炊烟也在古镇房屋中渐渐升起。人群陆续散去,蜿蜒的紫薇树下仍充斥着实践团队队员们忙碌的身影。顶着38°的大太阳开展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不停的介绍与交流使我们口干舌燥、身心俱疲。但是望着夕阳下随风摇曳的中国结与写满美好祝愿的木牌,我们心中升起一股浓浓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身体的疲惫一扫而空,精神也感到了无比的充实。
图为实践团队与“劳动果实”合影。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强化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让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