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区在历史上称江州,南倚庐山,北濒长江,东望鄱湖,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赣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这里有很多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极其丰厚深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浔阳八景的传说就是关于浔阳区八大景观——浪井、能仁寺、浔阳楼、锁江楼、琵琶亭、龙开故道、烟水亭、思贤桥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大多和当时著名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或者是与浔阳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物有关。例如苏东坡醉书浔阳楼、李世民建能仁寺、周瑜烟水亭点将练兵等涉及的都是著名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这些著名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对人民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很多年前,“浔阳区” 就开始成为九江最坚定的城市发展方向,除了浔阳古城的历史变迁,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浔阳其实经历了三次“觉醒”,在于生活,也在于升级。
初醒,九江新文脉
浔阳之为府,其地江流九派,山拥百嶂;其民渔樵耕读;其士以文致名。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始于此地开童试考棚,历清一代计124人由此相继登龙门,进士及第,泱泱大观。
由此上溯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朱文公知南康军,修复白鹿洞书院,亲制《白鹿洞书院揭示》,开此后七百年中国书院之学、科举《四书集注》之教;由此上溯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乐天迁谪江州,翌年秋于浔阳江头夜送客,而赋《琵琶行》,开乐府歌行体叙事长诗之千古绝唱;由此上溯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靖节出仕彭泽令,十一月辞官归隐,而作《归去来兮辞》,开中国田园诗派之宗……此地上溯千载,九派浔阳,山水画境旖旎,市井风物闲美,文院诗学昌盛。
逾近三百年,辛丑年(公元2021年)暮春,天气澄和,于此文化现场,重建考棚,复兴其志,开继文脉;为考棚立新,为浔阳开未来;浔阳于此,迈向文盛昌邦。
封建社会,莘莘学子靠科举来光耀门楣。他们坐在考棚里考试。前面的县衙是“龙门”,科举考试就是“跳龙门”。县衙门位于考棚边是一种象征,一种神圣,一种威慑。
二醒,九江新商业
1927年,大中路进入鼎盛的繁荣期,辛亥革命胜利后,大批的革命领袖后裔成长于此,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大量商家。
渐渐形成了九大商贸行业,分别为:茶栈瓷庄、粮行米铺、油盐酒酱、绸缎布匹、钱庄银楼、五金颜料、纸张书坊、皮丝烟草、中西医药。
大中路西门外大街地段商铺
林振大华烟茶号(摄于20世纪30年代)
作为城区经典老地名之一的大中路,是九江百姓寄予深厚情感的传统商业街。清同治、光绪年间,九江的西门外就开始形成一条商业街市,二十世纪30年代初,大中路计有各类商业铺面800余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光辉历史。大中路历史悠久,是百年老街,有“赣北第一街”的美誉,一直流传的“不逛大中路,枉进九江城”也不只是说说而已。
再觉醒,世界籍千年商圈
大中路是九江的一条百年老街,不仅担负着浔阳区的商业中心的发展重担,还是承载着半部九江商贸历的历史厚重。但是目前受互联网经济冲击,商业特点不强、缺乏一线品牌、缺乏沉浸式体验以及疫情等等多方面原因它已经风光不再了。于是,新旅浔阳里1723来了。
立足浔阳区考棚历史现场182年的文脉传承,和九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复兴,整个项目将最大限度地承接大中路、浔阳东路的文化及商业脉络,激活老城中心区的都市商业与夜色经济,以城市更新“针灸疗法”牵一发而带全身,将考棚地块打造成为城市级文商旅的目的地和新地标。
项目借鉴成都太古里进行对标和打造,延续城市的文化脉络,尊重城市发展肌理,片区整体联动,吸引与聚焦城市艺术,打造时尚风向标和文商旅聚合地;规划有:天幕商业街区,为城市商业风尚增添更多精彩;九江首个户外3D裸眼巨幕,光影互动技术,打造网红打造潮圣地。
依据考棚文脉打造极具差异化的【三街九脉世界籍千年商圈】,通过情景式商业街、以及多元夜色经济打造助力城市经济发展,未来将成为九江新城市文化橱窗,城市级文商旅目的地和新地标,承载浔阳城市复兴梦想的都市文商旅目的地。
前有“不逛大中路 枉进九江城”,未来会有“到九江必来新旅浔阳里1723”,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