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南方高温旱情引发关注,重庆山火频发、江河水位走低、高温历史纪录接连被打破。8月23日,为支援重庆抗旱,中国气象局调派一架高性能增雨飞机驰援重庆增雨抗旱工作,并派专家进行增雨作业指导,只等降水天气系统进入重庆境内,“向天索雨”。
“人工增雨”是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之一,需要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人工增雨除了抗干旱高温,还可灭山火。今天(8月24日)下午,重庆北碚区气象局多名火箭手前往北碚区歇马镇人和村附近起火点,协助扑灭突发山火。
增雨飞机可随时作业,7月以来重庆多次人工增雨
据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消息,中国气象局紧急调派一架高性能增雨作业飞机驰援重庆增雨抗旱工作,并派专家进行增雨作业指导。增雨飞机于8月23日16时抵达重庆,等待有利天气时机开展作业。
机长在视频中介绍,本次中国气象局调派的增雨飞机是最新的“新舟60”。据央视新闻报道,该飞机加装了大气探测子系统、催化作业子系统、空地通信子系统、任务集成子系统和任务电源子系统,实现空地协同指挥下的大气科学探测和人工增雨作业,可对空中云水资源进行实时探测,寻找适合作业的区域,提高作业效率。
重庆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已做好作业前的物资准备、航线报批等工作,有较好的云水条件配合就能随时可以开展作业。
重庆今年已经多次使用“人工增雨”的方式对抗高温干旱。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杨智在8月17日举行的重庆市高温抗旱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重庆有266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107门高炮、96台火箭和近600名作业人员。今年7月到8月17日,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就已经发射人工增雨防雹火箭弹、高炮弹6288枚,累计增雨1.67亿吨。
重庆7月以来降水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重庆市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吴政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以来,截至8月22日,重庆的平均气温为31摄氏度,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02.2毫米,长江上游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58.2毫米,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重庆的高温干旱强度显著偏强,16个区县最高气温创下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其中,北碚8月18日、19日连续两天出现45摄氏度高温,打破全市极端高温纪录。”吴政谦说。
从土壤墒情来看,重庆全市78.9%的土壤达到中度以上的干旱,其中50.8%达重到特重干旱。8月17日,重庆市政府召开2022年全市高温抗旱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自7月15日开始的高温致灾情况严重。已导致33个区县、585个乡镇(街道)、88.1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30万人,其中饮水困难人口达到26.9万人(主要集中在高山乡镇和偏远地区);8个区县66条河流断流,10个区县25座水库干涸;26个区县水利工程蓄水量低于70%,其中奉节、开州、彭水、武隆、城口、巫山、巫溪7个区县低于50%。
7月22日至8月22日,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江津区支坪镇、重庆市南川区、重庆市璧山区、重庆市铜梁区共五起森林火灾。8月22日经应急管理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气象局综合研判后联合发布高森林火险红色预警,预计8月23日至25日,重庆中南部、四川东部的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将达到极度危险级别。
今天下午,重庆北碚区气象局多名火箭手前往北碚区歇马镇人和村附近起火点,24小时待命,一旦有机会就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助力扑灭突发山火。
人工增雨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我国从1958年开始人工影响天气
杨智在此前发布会上表示,人工增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比如高炮和火箭,将催化剂撒入到相应的云层中,使得云中的水汽凝结成为水滴,水滴在达到一定重量的时候就变成雨水掉下来。
天气并不是可以随意更改的,杨智表示,人工影响天气或者人工增雨需要三个条件。首先需要有相应的上升气流的天气系统,这样有利于云的形成,才有利于把催化剂播撒到云层当中。二是云层一般需要高度达到2公里以上,特别是夏季有些云层的高度甚至还需要更高。三是云层里要含有比较充足的水汽,而且水汽的集中区域大概在6000公尺的高度,这样有利于相应的装备把催化剂撒到核心的部位。
人工增雨属于“人工影响天气”的大范畴,据中国天气网介绍,除了增雨之外,消云减雨、消雾、防霜冻、防雹都是人工影响天气的目的,我国从1958年就开始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人工影响天气常用的作业方式有飞机、火箭、高炮和地面燃烟炉。飞机适合于针对层状可降水云系的连续增雨作业。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弹到高空云中预定位置,催化剂被自动点燃,沿途燃烧,随风扩散。此外,高炮主要用于积云人工增雨或冰雹云防雹作业;地面燃烧炉常用于山区地形云的作业。
人工防雹如何开展?首先要检查炮弹,然后将炮弹发射到发展初期的冰雹云中,人工冰晶长大成为雹胚,与自然雹胚“竞争”云中有限的水分。简单来说,就是增加雹胚数量,使所有雹胚都无法获得充足水分,使雹胚们无法长成危害严重的大雹块。无法正常“发育”的雹胚和小雹粒下落融化,就可以达到消雹增雨的目的了。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