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高温干旱叠加使我国长江流域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导致部分河流和湖泊水位降低,一些“文物”逐渐在干涸的河床上“露脸”,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游览。潇湘晨报记者整理出国内“浮出水面”的部分古迹,这些古迹临近湖泊河流,水情变化多端,游客参观的同时务必注意自身安全,遵守景区规则不要擅入。
重庆佛爷梁岛礁
重庆巴南区双河口镇五台村附近,常年淹没在江水中的佛爷梁岛礁于8月14日前后露出江面。岛礁礁石最高处发现3龛摩崖造像,初步确定为明清时期建造,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 据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介绍,这处摩崖造像位于江心岛上,处于长江的航道上,这处造像的功能有可能是保佑过往船只平安,对研究明清时期川渝地区的摩崖造像的类型和功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乐山大佛露出底座
四川省乐山市连日来持续高温、降水偏少,旱情形势严峻。有网友晒出乐山大佛2020年8月18日和2022年8月18日对比照。2年前,洪水自1949年以来首次淹过乐山大佛脚趾,被网友戏称为大佛“洗脚”了。现在,同样是8月18日,江水距离乐山大佛脚趾却有10多米的距离。
△2020年和2022年对比照
8月18日,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称,今年降雨偏少,乐山大佛处的江水下降,2022年8月18日12时,平台水位海拔高度仅354.20m,与往年八月同期正常水位相比,低了1.69米,与2020年“8.18”洪水水位相比,低了10.53米。
鄂州观音阁
8月18日,湖北鄂州,“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下大片的礁石基座裸露,整个观音阁就像长在礁石上一样,露出真容,长江观音阁建立于元朝,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长24米,高14米,阁内有一亭三殿一楼。因近期长江流域出现旱情,长江鄂州段水位处于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出现“汛期反枯”现象,随着水位退下,屹立江中的观音阁露出底座,只见一巨型礁石屹立江心,其势蜿蜒如龙,此即“龙蟠矶”,而在往年夏天,长江流域进入洪水期的时候,尽管观音阁处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它依旧无法抵挡洪水。
在700多年时间里,长江观音阁被淹无数次,但它傲然屹立不倒,被称为“阁坚强”。
鄱阳湖落星墩
8月22日,鄱阳湖进入枯水期,位于江西省庐山市的千年石岛落星墩,提前三个月露出全貌。落星墩是庐山市的地标性建筑物和象征性文物古迹。丰水期小岛大部分浸入在湖水之中,一般在10月份,枯水期到来,湖底露出时,落星墩才会完全展现出来。根据前两年的报道,落星墩在2020年11月10日,2021年11月12日现出全貌。
除了落星墩,鄱阳湖中的鞋山岛也全部露出水面,周边湖床“变身”绿洲,工作人员称,鞋山岛下面的溶洞也裸露出来,这个景观一般要在每年十二月份才能看到。
大冶贞洁牌坊
8月23日,位于湖北大治龙角山脉大箕山下的石家晚水库,因干旱退水后,常年立于水下的"节孝坊"牌坊几乎全部露出水面,难得一见的古迹还吸引了市民前来观赏。
这座古牌坊高约5米,由4根石柱支撑而起,第一层已遭到破坏,第二层正反面"节孝坊"三个大字,第三层正面刻有十八罗汉、双狮戏花球等图案。据悉,该牌坊系清朝雍正皇帝为表彰石家晚忠贞节孝、教子有方的女性村民而颁旨设立。不过,1958年兴修水库后,节孝坊遂沉底,上一次重见天日还是12年前,是因为水库整险加固。
据央视新闻,截至目前,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个省(市)耕地受旱面积3299万亩,有246万人、35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水利部水文首席预报员胡健伟表示:“后期随着华西秋雨的到来,长江上游的旱情将逐步得到缓解,但中下游地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形势仍不乐观。”
潇湘晨报记者王丽姣 整理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