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子
日前,“九寨沟景区内游客大妈脱鞋下水打卡拍照”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网传视频中,大妈们在水中舞蹈,摆出各种造型,好不自在。对此,景区回应,景区内不允许踩水,如若发现将立即制止,他们也对当事游客进行了行政处罚,四人均书面公开道歉。
“到了九寨沟看水却不能玩水?”评论区里,竟然有不少网友有此疑问。九寨沟主要是水景钙化景观,钙化的沉积速度不到1毫米/年,人为的物体进入水体,会对钙化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并且无法自然修复。而九寨沟的海子是贫营养水质,水体非常敏感。人为物体进入水体,将会使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直接后果就是沼泽化……所以,九寨沟的水还真“踩不得”。
出现不文明现象,全网一片声讨,这充分表明了国人道德素质的普遍提高;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处置,也体现了对景区景点保护的愈加重视。笔者认为,即便上述不少行为仍属个案,但其对景观、文物一旦产生破坏或许就是不可逆的,会造成严重后果。一旦这种行为产生了不良示范作用,甚至有可能带动其他游客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颇有“默契”地打破社会道德准则,对自然、人文环境、全民道德素质建设,可能会产生更大更深的破坏和伤害。
谈到惩戒不文明行为,有人认为,机构监管还是太“仁慈”。犯错成本过低甚至为零,游客会滋生懈怠与侥幸心理,在群体盲从状态下产生不计后果的行为。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在每个旅游景点不定期巡逻,加大频次和密度,及时惩处游客不文明行为。但笔者认为,此种监督管理、批评教育,还属于“事后处置”一类。对于旅游行为的规范、文明旅游常识的普及,说到底,还是跟近年来日益膨胀的旅游市场规模和游客群体不匹配的。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的当下,各方在鼓励开发旅游项目,以景观、导览、周边产品吸引客流的同时,并没有把告知绿色旅游注意事项、普及景区旅游常识等作为必要且重要的服务内容。部分导游、地陪对游客乱涂乱画、乱踩乱踏没有有效制止,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种情况下的游客过载,就极易导致环境破坏、文物受损。同时,对于特殊景观、重要文物的保护、爱护,相关单位、景区管理部门、文保单位、旅游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以多种形式反复强调,既要申明不文明行为的危害,也要解释景点景观为何脆弱、缘何碰不得摸不得。哪怕“不摸不爬不踩”是公序良俗,但仍需讲解清楚、透彻。
当旅游日益成为大众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时,对于旅游素质的培养,依旧要从青少年抓起。近年来虽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对于日常道德行为的规训和自我约束意识的培养仍旧缺位。在道德领域,人们普遍都遵守来自外部性约束的他律,即理性规律或绝对法律,但其实,自律才是一切真正道德的源泉。这需要学校和基层社区、相关单位做好多种形式的宣教、引导,让人们自觉认识到,环保是全民性、普遍性的行动,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身体力行。而当全民环保、文保成为旅行中常态的风景时,文明也就真正在全民心中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