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在荷花边拍张照” “哇,底下水草好漂亮”……
夏末江风习习,不少游客踏上瓯江中游的江心屿纳凉游赏。其中,荷花挺立、碧波荡漾的共青湖引得不少人驻足取景——只见日光如金辉洒落,绿油油的沉水植物随着粼粼波纹阵阵摇曳。
近日,江心屿共青湖 完成清淤7万多立方米,并种植了 鹿城区首个、面积近20亩的“水下森林”。这个曾因水域封闭、底泥淤积等原因黯然失色的江心屿一景,如今在水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治理下,不断焕发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岛上明珠”。
游客在共青湖畔的亭中拍照
“排毒瘦身”,甩掉7万多立方淤泥
位于江心屿东园的共青湖,是一处人工湖泊,水域面积7.5万平方米,紧邻郭沫若亲笔题额的来雪亭,为江心十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八十年代,它由温州共青团员义务挖掘而成,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青春热血。
因是人工挖掘而成,共青湖和外界无相连,相对封闭,主要补水来源于雨水和瓯江引水。因为常年淤泥堆积,雨水补给不足,共青湖水体浑浊,含盐量较高,富营养化比较严重。
今年2月份,共青湖启动全面清淤,与以往河道清淤不同的是,此次清出的淤泥有一部分不会运走,而是作为原料在江心屿西园建造景观假山,可谓“取之于湖用之于园”。
清淤工程现场
“这是20年来,共青湖进行的第一次全面湖底清淤。”工程相关负责人林晖介绍,目前清淤已全部完成,共清除淤泥7万3千立方米,并对底泥进行了消毒处理,由此消除湖底内源污染。
立体净化,三维打造和谐群落
为了有效解决共青湖水域封闭、水动力较差的弊端,此次生态修复工程还包括在共青湖中心水域种植近20亩的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能对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净化,降低内源负荷,防治富营养化,此外,它们还能利用自身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水体提供溶解氧,并有效吸附悬浮颗粒,去除浊度。”林晖介绍,此次种植以鲜体扦插为主,在类型选择上注重“混搭”,除了有春夏时净化能力较强的矮生苦草,还有秋冬也能发挥净化作用的黑藻、 伊乐藻、金鱼藻等,由此构建适应不同季节的会呼吸的“水下森林”群落。
此次生态修复工程还配合投放鱼类等,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湖泊自净能力和水体透明度。
荷花亭亭玉立
水面、岸边也搭配栽种具有一定净化功能的植物,如共青湖九曲桥一带种植了3500平方米左右的荷花。同时结合原有生态环境,补充美人蕉、鸢尾、再力花、梭鱼草、睡莲等。
生态调水,引水库水“活”共青湖
江心屿为瓯江中游小岛,雨水收集能力不足,共青湖此前的补水很大一方面来自瓯江。眼下,共青湖水闸已启动改造,从过去的引入改成排出,这也意味着共青湖和瓯江的关系将发生改变:过去是瓯江水引入共青湖,今后是共青湖水排入瓯江。
这个改变的关键在于:投资近3000万元的共青湖生态补水工程已经立项。今后,共青湖的水将从11公里外的仰义水库运来,进行有规律地更换,增加水体流动性,形成长期的“活水”机制。
为防止鱼类吃掉沉水植物,湖水边缘围了一层隔离网
江心屿是温州的文化地标,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慕名寻访,诗颂千年。眼下,瓯江沿线重点建设项目——江心屿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东园改造,西园改造方案也已发布。共青湖作为江心屿“一水、两山、五片区”新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以省级美丽河湖的创建标准,努力践行生态治水理念,助力江心屿成为温州千年商港再起航的文旅“新航标”。
来源 | 掌上鹿城
编辑 | 黄涛 审核 | 周洛嫣 签发 | 万哲慧
《水未来》投稿热线
邮箱: wzsthjswl@sina.com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