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深刻了解作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迹、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以及它是如何发挥其起作用的,我们团队一同去参观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古诗有云:“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这首诗说的正是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迄今年代最久、唯一存留的水利工程。经那里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了解到了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那悠长而艰苦的历史。在2000多年前,秦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这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在元朝时,洪水就多次冲垮过都江堰。在清朝时,都江堰逢多日大雨,岷江洪水爆发。在民国时,茂汶县叠溪发生了7.5级地震,导致岩石阻断岷江及支流,形成了10个地震湖。岷江不能承受洪流,造成下流特大洪灾。洪水进入都江堰,是已知历史上都江堰最大的洪流。这次洪灾不仅冲垮了都江堰渠首的安澜索桥、平水槽、飞沙堰等地,还造成了几百人的死亡。都江堰渠首水利工程就只剩一个桥墩,被称为“神仙墩”。历史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多灾多难,1935年,都江堰渠首鱼嘴被洪水冲垮,当时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刘湘拨款,派专业的人负责修筑,将鱼嘴往西移了10米,并紧靠原索桥的桥墩。
听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这些历史,我们深深觉得如今都江堰水利工程能运行的这么好,真的是靠一代代人的努力来的。
(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俯瞰图)
听讲解员说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鱼嘴”因形如鱼嘴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就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飞沙堰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从飞沙堰自行流出。故时的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宝瓶口起“节制阀”功效,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而得名“宝瓶口”。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伟大之处是建成以来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立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统一,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光辉。
(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的“鱼嘴”)
(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的“宝瓶口”)
参观完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我不禁对这世界上如此珍贵的工程产生了深深的自豪和敬畏。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我由衷的对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做出贡献的人们产生敬佩之心,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诞生。这也上我产生了思考。希望自己也能在未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无私奉献,勇担责任,绽放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