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故宫,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可是“皇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气势恢宏自然不必说,它还有一个霸气的名字叫“紫禁城”。
这座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汇聚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修建时,设计师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如此的建筑规模,也让故宫成为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真实无限感概古人的建筑智慧,把一个居住的场所,修建得如此富有艺术性,如此的富丽堂皇,单单从这建筑本身,就能体会到当年的皇家气派。
如此建筑,是谁在位修建的?根据记载,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永乐”是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也就是说,“紫禁城”是朱棣在位时主持修建的。这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这气势,没得说,任何形容词在它面前,都显得是那么的逊色。
朱棣曾言:“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后世评价其远迈汉唐,尊称为永乐大帝。
朱棣这个人确实很有才能,他在位期间很重视经济,并且勤政爱民,善用人才,还大力振兴文化,他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朱棣延续了洪武政策,并且励精图治,是难得的干实事的好皇帝了。他先后五次亲征蒙古,不幸的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他第五次北征蒙古时,崩于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
能够做到五次亲征蒙古,看得出朱棣也是一个狠人。这一点在修缮故宫地砖时,得到了印证。
任何建筑都会有“寿命”,因为使用的建筑材料是有“寿命”的,所以才需要不断的进行修缮。在故宫地砖出现裂缝时,修缮是必不可少的。毕竟经历了万千风雨,这些地砖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了。
一次看似简单的修缮,专家却发现了一个尘封593年的秘密。修缮的地方是故宫里面的太和殿,地面上一部分地砖出现了裂缝。
值得一提的是,故宫的修缮和普通的修缮还是有区别的,毕竟这是一处历史文化遗迹。修缮的时候,即便是一块地砖,那也得按照原来的模样进行铸造,再进行替换。为了更加接近历史,甚至连砖头的制作都要按照原来的流程来。
当专家们把已经出现裂缝的地砖撬开时,发现这里很不寻常。按理来说,地砖只会有一层。但太和殿却整整有15层之多,这又是为何?
专家们在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之后,得出了结论:这是朱棣为了安全着想,才在太和殿门口一层接着一层的铺设厚实的地砖。
因为太和殿是皇家活动的主要场所,朱棣宴请百官或者外邦使臣,或者是有皇家婚礼时都会在太和殿进行。而自古以来,刺客挖地道入室进行刺杀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为了杜绝此类事情发生,朱棣想出了这个办法。
朱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大家都是知道的。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再后来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取得了统治权。
有这样的气魄,自然也是狠得下心来的人。对于当年参与修建紫禁城的工匠,全部被毒哑,为的就是不让这些隐藏的秘密公诸于世。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皇室人员的安全。对于这样的做法,专家们还是忍不住,长叹一声:朱棣是真狠。
朱棣其实很有谋略,他在位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很大提升。日本著名汉学家那珂通世:昔汉武、唐宗者,虽屡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将而非亲征。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