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这是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曾演绎了六朝的悠久历史,也留下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明孝陵。经过了六百多年的风雨和动荡,为何明孝陵却能依然完好保存至今呢?而其他的帝王陵,总是被盗墓贼所惦记着,为何明孝陵还能安然无恙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明太祖朱元璋,很多读者甚至比小编还熟悉。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在安徽凤阳的一户贫寒农户家中,虽然朱元璋一直生活贫苦,但却始终心怀大志。后来,朱元璋25岁加入起义军,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推翻了蒙元政权,并于1368年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定国号大明。朱元璋称帝之后,又向西北和辽东一带出兵,最后统一全国,天下也由此进入了一段和平稳定的时期。
朱元璋在位30年,到公元1398年驾崩,后葬入南京紫金山的明孝陵。史料记载,明孝陵始建于公元1381年,当朱元璋驾崩入葬的时候其实还没有修完,一直持续到公元1413年,随着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完成,明孝陵的修建才算完全竣工,前后历时长达30多年。明孝陵的修建“耗工、费时”可不简单。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准备对明孝陵进行申遗,于是就对明孝陵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测。在此之前,国内专家们对明孝陵的研究虽然一直都在进行,但不过大都停留在史料文献上,对于实地勘察和内部探测都没有涉及太多。因此,借助申遗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专家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发现明孝陵自始至终都没有被盗,同时也发现了它防盗的三大秘诀:第一:横凿山体。一般来说,帝王陵墓都是开山为陵,从山顶上打洞,一直挖到山内部,最后将其掏空修建陵寝。但对明孝陵来说,它却一反常规的修建方式,在山体横向开凿,然后修建陵墓。如此一来,盗墓贼无论在山上怎么挖,都挖不到陵墓,因此也就无法实施盗墓了。
第二:墓道偏移。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最讲究的就是美学对称,而在修建陵墓时,墓道也一般都是陵墓的对称轴。不过,明孝陵在这一方面也出其不意,没有将墓道修在正中间,而是放在了偏左约20多米的地方。如此一来,盗墓贼再精明,也不会想到墓道是偏移了的。 第三:鹅卵石。专家们勘察发现,明孝陵封土下有大量的鹅卵石,还是人工堆积的结构。因此专家们推测,鹅卵石是用来防盗的,即类似于“积石积沙墓”。如果盗墓贼挖开封土,内部的鹅卵石就会落下,然后填补被挖开的盗洞,而且一旦盗墓贼陷入其中的话,也就插翅难逃了。以上三点,就是明孝陵能完好保存至今的原因,不过除了这些物理防盗方式之外,还一种心理上的防盗也值得一提。所谓“心理上防盗”,也就是让人不敢去动它。史料记载,清军入关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对北京的明十三陵,以及南京的明孝陵,都有明文规定——盗墓者杀无赦。另外,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下江南的时候,还曾祭过明孝陵,并且树立了一块石碑,即治隆唐宋碑。如此一来,谁还敢动明孝陵呢?
如今,钟山依旧毓秀,明孝陵也依然肃穆,在过去的六百多年间它保存完好,在往后的六百年也更应该得到妥善的保护。毕竟这是一段厚重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容不得丝毫的破坏,也不能有半点的亵渎。因此,如果您有机会来南京,也一定要参观游览一下明孝陵。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