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淳安县境内拥有1078座小岛的千岛湖,因风光秀美、水质优越而成为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秀水”,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其实还有另一个称谓——新安江水库。
新安江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自主设计、自制设备、自行建造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是新中国水利发电建设事业的第一块里程碑,是“长江三峡的试验田”,其地位、意义、作用都不容忽视和遗忘。
但还有一群人也值得永远铭记——新安江移民,为了这个国家的特别行动,平凡的他们挺身而出,踏上远走他乡的移民之路。
移民始末
新安江又称徽港,是钱塘江的正源,现主要河段为新安江库区,所流经的淳安地处江西山区,境内多为底山和丘陵,海拔最高的磨心尖也只有1523米。
如今仍有人记得,在1955年之前,这里完全是另一个天地,桑田沧海,高山小岛。如今的淳安县是由淳安、遂安两个历史悠久的旧县合并而成,东汉置县、西晋定名、唐制县城,淳安县县城贺城,遂安县县城狮城,建于公元621年。
既唐武德四年,宋代徽州商帮兴起后,新安江成了古徽州通往富庶的杭嘉湖平原的最重要通道,明清徽商鼎盛时期,可直通杭州、苏州、松江的狮城和贺城更是成了商贾云集、交易繁盛的商贸枢纽,距今已有1400年整的历史。
自1952年起,淳安和遂安的地头田间就出现了一群背着测绘仪器、拿着记录薄的人。
乡里的干部陪着他们到处奔走,好奇的村民们经过打探之后才知道,这群人是来做新安江水力资源勘测的,要为兴建水电站做准备。
村里很多人对这个消息将信将疑,他们并不相信真的能建起一个足以淹没自己世代生活的家园的大坝水库,少数相信的人却已经开始忧虑了,怎样才能避免让自己和家人移民外乡?
这群祖祖辈辈就生活在此地的人们并不知道,早在民国3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就开始对他们的家园进行勘测,因时局动荡导致水电站的兴修并未成形。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展开,新安江水电站工程被纳入了国家的一五计划之中。
世世代代都居住在新安江两岸的居民就此离乡移居,淳安、遂安两座县城,连同27个乡镇、一千多座村庄悄然沉入湖底。
移民安置工作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开展的,从1956年首批移民迁至桐庐起,16年内共移民29万人,安置地点为浙江、江西、安徽、青海、宁夏、新疆等省,除浙江本省外,接纳移民最多的为江西省,有64680人。
移民补偿采用了农民搬家的方式,外迁、就地后靠之后插社安置;按人口发给迁移费,迁移之后的生活与生产都由移民自行解决,每位移民大致能拿到289元移民费,最少的仅有50元。
由于历史原因与政策失误,移民迁移与安置的处理并未完全尽如人意,留下了许多矛盾与问题,到1998年之后才再次引起国家的重视并予以解决。
众生相
“中国的农民是最值得信任的农民。他们是中国工业起步、发展的奉献者,他们也是中国工业起步、发展的牺牲者。”
七十高龄的吴有香是新安江第一代移民,由于移民仓促未带粮食,又逢自然灾害粮食紧张,她体弱的父亲在安置地活活饿死了。
如今73岁的吴菊花一家当年分到的是德胜关垦殖场的店口分厂,夫妻俩带着6岁的女儿和两个儿子爬了两个小时雪山才到安置点,那里只有几件糊着泥巴的竹篾房,正在出麻疹的女儿当晚就死了。
就在想找个地方安葬孩子时,他们扒开雪挖洞,里面是一百多条正冬眠的蛇,她丈夫紧紧抱着女儿的尸体道:“这个地方,不能住,不能住”。
童禅福,《国家特别行动:迟到五十年的报告——新安江大移民》作者,曾任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他们一家八口人也是移民大军中的成员。
迁移前吃完最后一顿饭,他的父亲拿起柴刀把铁锅周围的石灰砸了,小脚奶奶“扑通”跪在灶台前嗷嚎大哭,移民路上除了奶奶外,全家都得了血吸虫病,六百多人的村里,不到半年就有四百多人得这个病。
当村里开始盖移民房时,父亲经常把还剩下的移民安置费数了又数,喃喃自语道:“只剩下两三百元钱,这房子怎么造啊,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啊”不久就病逝了。
著名学者吴光,1944年出生于浙江淳安,少年时代离开家乡后他在高中作文中写:“而今,我却在远离故乡三百里外的桐庐,思念故乡普慈。我幻想能再贪婪地看一眼故乡的春景,能够用我的笔来记下那生机勃勃的春景。今日,故乡已沉入水底,因而是不可能的了。”
还有一批移民,由于对安置地不满意,就偷偷跑回淳安,1967年“倒流”回的人达两万,他们被吓怕了,就棚居在水库周围。
水位一涨,就往山上搬,没有安置费也没有户口,家越搬越高、日子越过越苦的他们却还是始终不愿离开,幻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土。
浙江一家影业公司曾通过3D建模还原千岛湖水下古城,在虚拟环境之中,房屋、良田、牌坊于阳光下熠熠生辉,码头上商船络绎不绝、帆旗飘扬,商贩儿童行走在大街小巷。
转景水漫狮城,“风纪世家”的牌坊轰然倒地,贴着“春潮苏大地山清水秀,翰谱神州国泰民安”对联的门户上歪歪扭扭的“永别狮城”手写字逐渐被没于水下,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沉睡在幽暗的湖底,几条鱼儿从牌坊顶上游过,桑田沧海,湖面之上新安江水库开闸泄洪。
在这个影片在最后,水位渐退,一位老者行走在古城的街道上,倒下的砖瓦横梁回复到原本的位置,石板缝间的小草冒出嫩芽,阳光又一次照耀在这片土地之上。
老者的背影换成了一个穿着青衫的少年,这是那位思念故土的老者的一个梦,每一个新安江移民都曾做过这样的一个梦,故土难离啊!
在淳安县博物馆移民厅内有一座壮观的艺术装置,它是移民纪念碑,上面记录着沉没于千岛湖底的2座县城、3个建制县、49个乡镇、1377个自然村、291244位移民、255家企业、307838亩耕田、260268间房屋、4条137千米公路干线、505千米电讯路线、5处矿产资源、1040处文物古迹记忆不计其数的名木古树的名字。
新安江第一批移民属于后退迁移,他们是最为悲苦的一批移民,当时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又在“左”的思潮影响下,移民不得以需要徒步迁移。
经宣传口号“多带好思想,少带旧家具”的鼓舞后,绝大多数人来不及收拾行李,两手空空,匆匆而行,来到安置地既无粮食也无房屋,荒凉一片。
一个村好几十号人挤在一个祠堂里度日,要么就是住在养猪场,一人一猪同住一间,这些世代以经商致富、以耕读传家的淳安人,一夜之间从殷实富庶变成了满腹心酸的灾民。
但是这批国家特别行动的奉献者,多年饱经风霜之后大多仍然说:“我们是新中国第一批移民,一定要为政府做个样子!”、“国家苦,我们就苦,国家好了,我们也好了!”
沧海桑田
为了建造水库,大量的古城和古村落被推平,少数如狮城、贺城的古城因未来得及而幸免于难,并在水下得以完整保存,万顷碧波的保护之下,古城基本保存了原貌,眼前一切都定格在被湖水淹没的那一刻。
2001年,淳安县旅游局首次水下探访湖底的古城,发现了“民国二十三年”、“县长张宝琛”等字样的城墙墙砖。
2012年4月27日至5月1日,中央电视台对千湖岛水下古城科学考察进行了大型直播活动,通过水下摄影师的镜头,狮城的标志性建筑姚文浚妻王氏孝节牌坊、自南宋起培养了74位学生进士及第的石峡书院、十里铺居民二层徽式建筑“跑马楼”……
一一展现在世人眼前,当初的29万移民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在电视前感慨万千,含泪看着水中的故园,它们仿佛是被放进了“时光胶囊”,那么亲近,那么遥远。
九十年代国家把解决移民遗留问题真正提上议程后,新安江移民的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他们拿到了扶持金,修了新房子,在异地生了儿女。
如今,千岛湖修建起了文渊狮城度假区,复原湖底的古城风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了解新安江移民美丽的家园和伟大的贡献。
水下摄影师胡建明曾作为央视直播特邀水下潜水员,协助拍摄水下古城概貌,在他的“水下古城探秘”摄影展中,有一张奇特的摄影作品《香炉》:
在湖底经过经过半个多世纪浸泡的一鼎香炉看起来已经有些肿胀了,左角还有一颗螺蛳,可是内部竟然有微弱的火光透出,似乎还在燃烧,
胡建明在水下看到这鼎熟悉的香炉后,把红色潜水手电筒放到了香炉内部,于是拍下了在水中“燃烧”的香炉。
他说,这幅照片寓意着水下的故园虽然被淹没了,但是香火还在延续,“舍小家为大家”的淳安人肩负起国家使命,将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时代精神财富。
文/史海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