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2022年5月16日,克拉玛依市区沐浴在夕阳之下。日臻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优良的人居环境,为克拉玛依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克拉玛依已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
本报通讯员 邹文庆 摄 2014年3月22日,天鹅在市区西郊的凤栖湖畅游。近年来,克拉玛依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修复城区外围荒漠生态,建设一批生态公园,保护和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目标。
本报通讯员 杨建发 摄 2018年2月21日,世界魔鬼城景区冬景如画。近年来,随着世界魔鬼城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独库公路成为知名网红公路、乌尔禾区国际文旅度假区建成……克拉玛依大力开展的特色文旅品牌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
本报全媒体记者 蒋剑 摄 2021年1月15日,位于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的中国移动克拉玛依数据中心员工在机房巡检。该园区聚集了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克拉玛依)、新疆重要信息系统异地灾难备份中心、中国移动集团(新疆)数据中心等项目。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2022年6月16日,从空中俯瞰下的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天,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国务院同意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2020年7月19日,克拉玛依油田环环玛湖地区金龙2井区钻机轰鸣。近年来,新疆油田公司加大了吉木萨尔页岩油、玛湖砾岩油的勘探开发力度和产能建设规模,使得这两个10亿吨级油区成为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开采的主战场。
创建国家级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创新试验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石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枢纽城市,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是克拉玛依未来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诞生。
1956年的国庆典礼上,书写着“1955年发现的大油田——克拉玛依”的大型彩车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举国上下振奋鼓舞。克拉玛依由此获得了“新中国石油长子”的美誉。
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的年产油量达到160万吨,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油田。
六十多年来,克拉玛依,这座世界上唯一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年产量早已突破千万吨,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超过4亿吨,相继建成了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国内最大的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国内最大、国际一流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炼化基地,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
而今,克拉玛依坚持“一主多元”发展思路,在大力抓好新能源、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开放型经济等四个方面重点工作,构筑“四大核心竞争力”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果。如今的克拉玛依,正昂首走在率先在全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