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修筑的昆明砖城南城楼:近日楼旧照
美丽的七彩云南,是太多游客仰慕的旅游胜地,心中的诗和远方。
云南是边疆,明末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笔下的极边之地。
历史上,这样地方,经常还是纷争、战乱之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就算强盛如大唐盛世、强大如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忽必烈,都没能把云南完整的收归版图。
只有一个开国皇帝,他振臂一呼,麾下猛将如云,摧枯拉朽地平定了云南。
注意!是
云南的全境
,和今天差不多一样大小的版图。不是元朝时期,虽然设云南为行中书省,但最后却与大理段氏分割而治的格局。
平定云南之后,为了云南的长治久安,征服云南的猛将中留下了一个人:
沐英
。
明太祖朱元璋留给云南一个人,而他,开创了一个家族、一个时代。
《剑桥中国明代史》:
沐英封于云南,实际上是沐氏家族使云南成为明朝的一个省,并使其成为汉族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出了正式诏令出征云南大军班师,同时谕令沐英留镇云南之外,朱元璋在给沐英的谕令中还有这样的约定:
云南虽平,而诸蛮之心尚贰,大军一回,恐彼向善为患。尔其留镇之扶绥平定,尚召尔还。
《太高祖皇帝实录》之一百五十三。
这一天,是637年的今天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的三月初一
。
然而约定没有实现,英年的沐英早逝于云南任上,太祖“召还”的是沐英的灵柩。
也许是这份情谊和愧疚,朱元璋令沐英后人世镇云南,并形成了后人难以逾越的“祖制”,形成了与大明王朝相始终的一个辉煌家族—云南沐家。
昆明呈贡的云南沐氏家族墓,却不称沐氏称明墓
637年的今天,三月一日,为纪念这在云南历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天,特截取几个云南沐家的几个重要人物和高光时刻一起分享。
沐英:定边之战奠定了云南边疆统一、稳定的大局
虽然说明朝平定了云南胜利班师,但正如太祖朱元璋担忧的那样,并不是一劳永逸。
而真正让云南奠定了边疆统一、稳定的大局的,是沐英亲自指挥上阵的:
定边之战。
定边之战,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云南定边府,以明朝开国著名将领沐英为总指挥的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此战不仅彻底中止了元末明初雄霸于中南半岛的麓川王国的迅速扩张,也使得新生的麓川王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与明朝抗衡。
如今的云南南涧,只有人知道这片樱花谷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麓川国“百夷思伦发”诱群蛮入寇,发动了全国动员,率大军三十万,战象百余头,进犯定边府。
沐英明白,如果定边府失陷,凭着当年云南的兵力,一旦士气崩溃,后果不堪设想,大理、昆明都可能沦陷在思伦发的手中。
于是,沐英挑选骁勇三万人,昼夜兼行,于三月15日抵达定边。
面对三倍于己的敌军,沐英与众将却一致同意,发下战书,次日与麓川军作总决战!
这需要何等的勇气?
勇气固然重要,然而沐英却有“杀手锏”!
第二日,两军相遇后,麓川军便驱赶战象冲阵。
战象全部身披铠甲,背上立有战楼,象兵便立于战楼射箭。战象左右两旁又各有短槊一根,配合战象冲刺。
麓川的象兵装备最为精良,刀枪箭弩皆不可入,简直如同冷兵器时代的坦克。
然而沐英绝不准备完全用冷兵器时代的战法作战。
沐英一声令下,火铳兵纷纷开火,硝烟弥漫。
麓川步卒闻声,不知道是什么,纷纷胆寒。然而战象经过严格的训练,十分悍勇,起初竟然不怕,顶着枪弹向明军继续冲击而来。
然而明军按照计划摆成三列,用火器循环射击,火铳声响满震山谷。
明军三段击,是沐英让很多人知道的原因
战象渐渐受到惊吓,不敢再冲,全部调头回奔,麓川军庞大的阵势遭到战象冲击,中军飞速向内塌陷。
沐英更是摆出火炮劲弩,一起发射,声响震天,狂暴的火力打击在麓川军阵中,令麓川军的混乱越发加剧。
一番冲击之后,明军以火炮粉碎了工事的关键部位,攻破麓川营寨,随后放火焚烧,麓川军崩溃奔逃。
在这次定边大战中,明军大获全胜,斩首三万余级,俘虏一万余人,还捉获了三十七头战象,麓川战象几乎损失殆尽。
这一战,是热兵器对冷器划时代的一战!
沐英更是凭借这一战中的“三段击”火绳枪战术,被载入军事史,让后人津津乐道。
定边位于今南涧县境内,离大理城不过咫尺之遥。
在人们的印象里,关于南涧,只知道这里是中国最早进入春天的地方,确不知道这里有过奠定云南近现代格局最重要的一战。
每年春天的网红地南涧,明朝时候属于定边府
而这份辉煌和荣耀,属于沐英。
沐晟:南征立功,开黔国公世系
比起沐英的才华横溢,骁勇善战的黔宁王沐英,他的次子的沐晟在各方面都要逊色得多。
然而,因缘际会,沐晟却南征立功,开黔国公世系,爵位比老爹沐英的西平侯还要高一级别,并且逝后同样封定远王,成为与沐英平起平坐的云南沐家二王之一。
沐晟获得功封的战役是一场外战:
明平安南之战。
昆明真庆观,沐晟兄弟修建过的道观
安南,即越南古称。明代时期,越南北部称安南,南部称占城。
自唐末建国以来,一直是中国西南的友好藩属,从宋至元,始终向中国称臣纳贡。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不久,安南即遣使来朝,是当时中国周边藩属中最早承认大明王朝为“宗主国”的国家,从此两国通好。
洪武中后期,趁明朝接连发生“胡蓝”大案,且忙于和北元残余势力相互攻杀时,安南也趁势北进,屡屡侵扰广西宁明等地区,朱元璋一度曾想南征安南,但终不愿劳师远征,最终只是遣使申斥。
到明永乐年间,明朝与安南的种种矛盾累积,终演变成一场一度把大明拖入“越战”泥潭,也给越南当地人民带来无尽灾难的战争——明平安南之战。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命沐晟为征夷左副将军,与成国公朱能分兵进攻安南,
沐晟从云南进攻,朱能从广西进攻。
云南河口,对面就是越南
但朱能在途中因病去世,新城侯张辅接替其职,两人在白鹤会师,打下重镇多邦,并擒拿黎季犛
战后,
沐晟论功封黔国公
。
自此,开黔国公世系,共历十世十三代,至南明而爵绝。
沐天波:无愧于大明,无愧于汉家
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沐天波奉诏承袭黔国公爵位,并继任云南总兵官。而此时的沐天波,还是个尚无处事经验的青涩贵胄公子。
总兵事务只能由云南巡抚代摄,府内事务则由其母陈太夫人及管家阮氏兄弟主持。
同时,此时的明朝已是千疮百孔,云南也由于沐府及整个官场“网利营私,土司多叛”。
黑龙潭及龙泉宫,有太多沐天波的手笔
然而,身体里流淌的沐氏血液,让沐天波并没有就此沉沦,他在最后一刻,用生命捍卫了云南沐氏这个家族的重镇,捍卫了黔国公爵位的荣誉。
关于沐天波,清康熙史学家邵廷采是这样评价的:
洪武勋旧同国终始者,魏国、黔国及诚意数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着。
及具末世,皇降大割,国步多艰,卒能跋舍从亡,流离异域,不屈以死,见危授命之义,其庶几焉,斯亦无愧其祖宗矣!--《西南纪事》
如果说对一个人的评价是“无愧其祖宗”,可见这样的评价并不低,更何况
沐天波的祖宗是沐英
,明朝以异姓而死后封王的存在!
昆明黑龙潭黑龙宫远景
当然,除了
无愧于祖宗之外,沐天波还无愧于大明,无愧于汉家。
在金庸大侠的武侠作品中,云南沐家后人的武功并不出彩,但江湖人士却处处礼遇,这得益于沐天波的
忠贞以及道义。
沐天波成为黔国公后并不出彩,甚至是狼狈到云南省城昆明“沙普之乱”中的家破人亡。
这个人亡,指的是沐天波的弟弟沐天泽和沐天润在叛乱中遇害。
更是指的是,其母陈氏、妻焦氏分别跑到普吉金井庵、长虫山朝阳庵藏身。因害怕沙兵追寻而以“命妇义不可辱”,随即“聚薪闭门”,“燃佛灯自焚”。
昆明龙脉长虫山朝阳庵旧址有“陈太夫人尽节处”碑刻
带着这种家族的悲伤与剧痛,沐天波并没有
沉沦和失节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
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大西军余部和明朝官僚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
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讧,李定国拥永历帝至云南。
昆明成为南明的国都,明朝抗清的最后一个中心。
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沐天波随朱由榔逃入缅甸。
顺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缅王莽白给逃到缅甸境内的朱由榔捎来口信,让他明日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
朱由榔及一些大臣皆看出其中有诈,但寄人篱下,又不敢不去,只好命大学士马吉翔、大臣沐天波等部分文武官员前去赴约。
七月十九日(8月13日)上午,文武官员到达塔下即被缅兵三千人团团围定。
缅方指挥官员命人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沐天波知道变生肘腋,夺取卫士的刀奋起反抗,杀缅兵九人终因寡不敌众被杀害,其他被骗来吃咒水的官员人等全部遇难。
沐天波同时遇难的,还有他带在身边的小儿子沐忠亮。
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处决,明统始亡。
明永历帝殉难处碑亭
末代黔国公陨落的那一刻,辉煌云南280多年的沐氏家族也终结。
大明王朝声名显赫、威震西南的黔国公,被异邦小人谋害致死,国人却不认为他死得窝囊,更为他代表云南沐家与明朝相始终的坚持、坚守点赞。
云南沐家之后的事情,就让人唏嘘了。
能够想像得出,云南后来的统治者、与大明西平侯沐英爵位刚好掉了个个的明朝旧臣、大清平西王吴三桂,面对云南沐家这面镜子,心情肯定不会平静如水。
而后来大清的历代巡抚或者说清朝朝廷本身,也缺少西平侯沐英为前代元朝开滇、治滇第一人赛典赤修建忠爱坊那份胸襟和担当。
于是,云南沐家的一切痕迹差不多被扫荡一空,沐家的辉煌和存在,只有到故纸堆中去寻找只字片语了。
而沐家对云南的功过是非,只有任凭后人去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