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经,蕃坊觅迹。作为一条历史底蕴深厚的行政街,光塔街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资源。
怀圣寺光塔巍然矗立,唐代时外来商船见此,便知已到羊城;五仙观内的岭南第一楼,有广东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钟;诗书路、南濠街、仙邻巷……这些古老的街名仍在诉说当年“汉蕃万家”的盛况。
为挖掘光塔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光塔街道办事处将联合“微社区e家通越秀光塔”开设“讲好光塔故事”专栏,不定期推出身边的街巷故事。
讲
好光塔
故
事
详情请看:
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在光塔街,就有一条因为作为卖米集市而得名的道路——米市路。
《广州市地名志》中记录,米市路位于朝天路以南,惠福西路以北。据资料记载,从元末至明清,该路的两边全是米铺,郊区农民收获的谷米,也运来这里卖,成行成市,故名。
不过最初,米市路却称为“米市街”。米市街于明清时是卖米集市,1932年才扩建为路,称为米市路,1966年秋改名为朝阳南路,1981年复名“米市”。后来整条路开设农贸市场,复见当年米市的兴旺。据《广州越秀古街巷》(第三集)记载,明代时的米市街上,除了卖米,还卖谷和糠。到清末民初,广州城中陆续出现碾米厂。米机生产的米运到遍布城中的米铺出售,米市街变成了历史,只余米市路之名可怀古。
坊间关于米市路的传说,还流传着这么一件趣闻。明代状元伦文叙是南海人,少年时与母亲居于今福地巷,因家贫以卖菜为生。传说他以擅长作诗与对联闻名于市井。在一个冬天的日子,伦文叙挑菜担上街叫卖时,被一位对着炭炉烤火的老者叫住,老者出了一副上联请他对,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伦文叙一时对不上,便说卖菜回来再对。老者见难住这位少年才子,好生得意。伦文叙随后沿街卖菜,来到米市街,见到街上不少卖米的摊档,顿时来了灵感,立即转头回到老者烤火之地,即对下联云:谷黄米白粉如霜。老者深为拜服。
因米市而得名的米市路,现在却没有卖米的商铺了,这里已变成电子一条街。一天午后,记者来到米市路,在路旁大树的掩映下,米市路颇显宁静。这里两边的楼房并不高,墙上斑驳的痕迹诉说着过去的历史。如今循着道路走下去,却没有发现卖米的商铺了,临街的店铺以出售电子元件为主。各式各样的电子配件堆在各家店里,冷冷的金属在日光下闪着银光。前来采购的街坊仔细打量着商品,货比三家后才决定“入手”自己最心仪的东西。招呼完顾客,店铺商家们悠闲地坐着,时而盯着路上来往的人流车流,时而低下头看看手机视频,间或和友人攀谈几句,一片安宁。
“‘米市路’这个名字很特别,我通过查看相关书籍资料,知道这里在过去是卖米集市。虽然现在的米市路已经不再卖米,但有时候家里需要更换新的电子配件时,我会到这里采购。”街坊顾先生说道。
参考资料:《广州越秀古街巷》(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