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防控,滞留在三亚的8万多游客中,有不少是带着孩子的暑期“亲子游”。
遇到疫情,注定是“人在囧途”,再叠加上孩子,则更加让人揪心。我们采访了4个“亲子游”滞留海南的故事。
三亚的宣传部副部长张志群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现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里,鼓励比批评更重要,支持比打击更重要。
在防疫的大局之下,我们希望,每一个受困在三亚的游客们,也得到这座美丽的城市的鼓励和支持。
01“庆幸一家人坚持留在机场
住进免费的五星级酒店”
讲述人:广州李菲
8月2日上午,李菲带11岁的侄子和62岁的母亲从广州来到三亚,她没预料到,这场旅行从落地开始就要计划返程。
这次旅行主要是带侄子“圆梦”,侄子的梦想是潜水,他们原计划在三亚玩5天4晚。
如果没有疫情,到达三亚的第一天,他们将去亚特兰蒂斯游乐场,第二天去蜈支洲岛潜水,剩下的时间,李菲想带孩子和老人去海棠湾、亚龙湾逛逛。
8月2日上午10点,飞机落地三亚。看着风和日丽的天气,李菲的心情格外舒畅,但这份舒畅很快被焦虑取代。
飞机落地不久,李菲打电话联系一位相熟的当地导游。导游告诉她,三亚发现了本土确诊病例,好多景点都关了,包括他们即将去的亚特兰蒂斯游乐场。
李菲生活在广州,新增一两个病例是常事,她觉得问题不大,所以并未马上返程。但她打开购票软件查询,发现回广州的机票已经涨到了2000多元。
第二天,李菲还是按照原计划带着侄子去了蜈支洲岛潜水,“好不容易来一次,还是想让孩子开心。”
阳光照耀下,侄子在蔚蓝色的大海里尽情浮潜,李菲在岸边却不断关注着三亚的疫情动态。截至8月2日24点,三亚新增本土病例12例,而3日的病例还在持续增长。
“是时候该回去了”,李菲下定决心。
回到酒店,李菲决定买最近时间的机票回家,无论价格多高都回去。然而,要飞离三亚,需持有48小时内的2次核酸阴性证明,李菲他们尚不满足这一条件。
4日清晨6点,李菲带着母亲和侄子到酒店楼下的检测点测核酸。检测人数超出了她的想象。两个小时后,他们完成检测。
核酸现场-李菲拍摄
开始的一两天,当地的核酸检测结果出得很慢,最久的一次,距离他们检测过去了24小时。4日、5日,到酒店楼下测核酸成了李菲一家最重要的事。
历经几次超长排队,李菲和家人终于“集齐”了48小时内的两次核酸证明。
她毫不犹豫地买下了8月6日晚7点回广州的机票,单人票价1700元。
8月6日早上不到6点,李菲就醒了,刷到网上关于三亚或将静态管理的消息,她开始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叫醒母亲和侄子,6:30娘仨就拖着行李赶赴机场。
到达机场后,眼前的景象再次超乎了她的想象:值机大厅已被占满,每条值机通道都挤满了人。大人们一手推着行李,一手牵着孩子,时不时仰起头望向队伍前方,被牵着的孩子们茫然地环顾着四周。
机场现场图-李菲拍摄
机场大厅的灰色瓷砖上,李菲摊开黄色的野餐布,带着老人和孩子席地而坐。
接近11点时,机场开始禁止新的游客入内,持有合规的核酸证明也不行。此时,李菲预定好的机票被取消,但她不敢离开机场,她不断地在脑海中盘算方案,不断地刷着新机票购买页面,但航班被接连取消。
李菲泡了碗泡面端给侄子,把小行李箱放平当饭桌。旁边婴儿的哭声洪亮,一对年轻夫妻正因纸尿裤用完了向机场工作人员求助。
下午2点,李菲已经做好了在机场过夜的准备,而大厅里的其他人也陆续开始往地上铺东西。李菲准备去机场的便利店买些日用品,她起身抬头,却发现大厅突然空了一半,旅客们站成几列准备出机场。
便利店的老板也在收拾东西,李菲上前询问,得知机场即将关闭,清空所有旅客。
来不及多想,李菲回到“床铺”处,收拾好行李,带着母亲和侄子加入了排队大军。
下午5点,李菲他们住进了政府安排的五星级酒店双人房,暖橘色的灯光打在木地板上,房间温暖明亮。
李菲为自己坚持留在机场感到庆幸。那些提前离开机场的,以及上午11点后没能进入机场的旅客,都没能像他们一样享受上条件优越的免费隔离。
当天,李菲入住的这家酒店在订房软件上显示700元/晚。
完成入住的李菲心情逐渐平复,她想,一定是三亚太热情,才舍不得她离开。
在接下来的7天隔离里,李菲决定暂时先不刷回家的机票了,她想好好休息几天。当问到她有什么诉求时,她笑着说:“还是希望能早点回家。”
02 “除了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酒店的公共海滩还能去 ”
讲述人:重庆刘婕
“妈妈你为什么这么着急回家?”每天都惦记着何时能回重庆的刘婕,面对儿子的提问无法作答。儿子觉得能延长假期有吃有玩再好不过,而刘婕满脑子想的是:耽误了开学怎么办?
来三亚旅游是刘婕和儿子6月就定好的,儿子小升初毕业,刘婕制定了这趟毕业旅行,“先去北京玩了玩,然后就是为来三亚参加这个冲浪夏令营做准备。”
难得夏令营有优惠,刘婕这次约上了几个亲朋好友,6个家庭,7个孩子,外加8个成人,算是一次大聚会。
来三亚之前,丈夫因工作原因不能同行,刘婕还曾一度想取消行程。
从重庆出发时,三亚已经爆出本轮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但刘婕和朋友们都觉得,现在全国精准防控疫情,重庆偶尔也有一两个病例都很快被管控住了,不会大规模蔓延。
抱着这样的想法,8月3日大部队到达三亚,入住海棠湾香格里拉酒店。酒店背靠大海,有公共沙滩,7个孩子在沙滩上奔跑,大人们聚在一起休闲娱乐,兴致颇高。
但到了8月5日,全国各地的朋友看到她在朋友圈晒的照片,都开始劝她:“赶紧回来吧,那边疫情吃紧了。”
“走?还是不走?”5号傍晚,刘婕和朋友们商量,鉴于三亚每天公布的确诊病例数量成倍增长,他们盘算着要不要坐6号一早的飞机离开,但考虑到6家15口人,万一退房后在机场被拦下,无处可宿,恐怕更麻烦。所以,最终他们决定不轻举妄动。
果然,6号一大早很多试图离开的游客被拦截了下来,即便是开私家车的也被劝返回酒店。而这时,刘婕也收到了三亚要实行封闭管控的消息。
通知的管控时间为7天,大家也都定好了7天后的机票,“大家都想着,只要一让走,就尽早一起走。”刘婕说。
由于海棠湾地区尚未发现病例,香格里拉酒店内也无病例或密接,所以酒店除了每天对客人进行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外,酒店内的设施都照常开放,客人们也可前往酒店的公共海滩自由游玩。
酒店每天核酸检测现场-刘婕拍摄
这种状态让刘婕和朋友们的心态好了不少,至少不是“关禁闭”式的隔离,每天起床拉开窗帘她都能看到山城见不到的大海,也能和朋友们在沙滩上散步,孩子们更是与相熟的小伙伴玩得不亦乐乎。
刘婕承认,这些条件降低了不少她内心的焦躁,但仍有些不安。首先就是经济成本的问题,虽然在这段时间内酒店都是按照半价来消费,但她和孩子仍旧是要承担每天1000多元的食宿。“短时间内我觉得还好,但如果时间太长,消费达到上万元,我们肯定也是受不了。”刘婕说。
其次,她开始挂念家里,丈夫一个人在重庆要一边上班一边处理家务,这还不算,自己的父母自从年初去广西北海旅居就被隔离封控在那边,至今都没有回到重庆,“我们一家人,现在就因为疫情防控,被分隔在了好几个地方,想想都觉得心酸。”
刘婕说,无论她有多么担心,自己也只能压抑着,不能给父母看到自己的焦虑,也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不安。作为整个家庭的中坚力量,她肯定要坚强下去。
但无论是自己的坚强还是现实环境的优美,都无法改变她对孩子上学的担心。眼看距离9月1日开学还有不到一个月,孩子能不能如期上初中,这成了她眼前最关注的问题。
因为是小升初,新的学校和老师刘婕都不熟悉,她也没有办法和老师取得联系,只能等待老师的通知。
她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如果是按照三亚的7天封控管理来算,孩子还能够赶上开学,但如果封控时间延长,很可能孩子就要面临无法按时报到的情况。若回到重庆还需要再反复隔离的话,可能还要耽误孩子前几天的课程。
刘婕说自己是个“心大”的人,但再怎么大,孩子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她每天都拿着手机刷信息,希望能够看到一点希望,比如确切的隔离时间。但相反,有时候反而有大量的未经证实的信息涌入。
比如,有人说三亚的封控会延长,她的心里就会“咯噔”一下。她会抱怨说,为什么海棠湾这边是低风险,有关部门却不能整体地安排这边的游客先返航。
再比如,还有人说香格里拉酒店可能会被征用成为隔离酒店,她就背着孩子给12345投诉,反应香格里拉酒店是中央空调,不具备作为隔离酒店的条件。
尽管这些信息都还没有经过证实,刘婕也并不完全相信,但每次看到都会引起她的瞬间不适,这种感觉是阳光、大海和沙滩都带不走的。
刘婕每天在朋友圈写下的隔离日志
可是她也不敢把手机放下,不敢不看这些信息,她怕遗漏了重要的政府发布。刘婕有时候甚至会有些许后悔,如果4号5号的时候自己能多刷一刷手机,多看一点网上的消息和朋友的劝告,或许自己今天已经能够回家了。
“我现在在这边过得还行,也能感受到酒店软硬件方面在努力地帮助游客克服不安心理,但我还是想要回家,这是我唯一的诉求。”
03 “为了食宿价格
大家集体找酒店要说法”
讲述人:武汉蒋丽
“我要先去照顾孩子了,有什么诉求后面再说吧。”急匆匆的,蒋丽挂掉了记者采访的电话。
蒋丽是在疫情前在武汉定居的,经历了武汉的抗疫封城后,她一度以为其他的防疫“都不叫事”。但这次被滞留在三亚,还是让她感觉到心烦意乱。
蒋丽一家四口原计划从8月2日到9日都在海南度假,前几天一家人玩得很高兴,到6号准备退房去海口的时候,才知道已经走不了了。酒店方告诉他们,“高速封了,也叫不到车,车也不让进海棠湾。”
当得知走不了后,蒋丽起初觉得“还好”,因为是经历过武汉封城的“过来人”,疫情三年来,她们一家也已经习惯了。
尤其是孩子,他们倒是玩得很开心,酒店里被滞留的大多都是带孩子的家庭,孩子们很快就玩在了一起。
酒店外景-蒋丽拍摄
但住了几天,蒋丽觉得压力越来越大,首当其冲的就是费用问题。一家四口在三亚旅游的时候,都是去当地的小餐馆品尝当地特色,价格不贵,一顿饭也就三四百元,“同样的价格,餐馆的食物品质比酒店好很多。”
封控后的前两天,酒店还允许点外卖,一家四口一顿饭差不多200元,加上酒店包早餐,一天的伙食费也就400元。但后来酒店不允许旅客定外卖,每天都在酒店吃,一顿饭就得小1000元。
此外,房费也是旅客们的“痛处”。
按照预定时旺季的价格,标准间是2400一晚,即便按照半价来执行,还是比淡季的价格贵。滞留的旅客希望酒店以淡季的价格为准,双方一直在沟通,也没有个结果。
8月8日中午12点,因疫情滞留的旅客集体到大堂找酒店“要说法”,要求酒店解决食宿问题。蒋丽也去了,她看到大厅内已经熙熙攘攘站了二三十号人,还有一名女士在用力地叫嚷着。
“我们也不是想留在这里,而是被迫留的。”蒋丽说,虽然酒店没有“坐地起价”,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额外花销,就觉得“不值得”。
到采访结束时,旅客和酒店方商谈的结果是,旅客可以上午在酒店餐厅打包午饭,晚饭则是以88元一位的价格购买,虽然大家都觉得这就是吃88元的高价盒饭,但总体来说还是省了一些开销。
04 “我是经历过封城的人
一有‘苗头’就很警觉”
讲述人:上海温女士
温女士一家5口7月23日落地三亚,原本计划8月6日返程,但眼看着海南新增病例从1到11,再到40例,温女士在4日晚上决定改签。
“我是在上海经历过‘封城’的人,所以有经验,一有‘苗头’就怕被封。”温女士说,当时住在海棠湾,一些室内的娱乐场所都关了,尤其是亚特兰蒂斯的水族馆,上午还开着,中午就关掉了。
但改签并不顺利,一家人只得“按原计划进行”。8月6日早上8点,温女士注意到已经有许多游客拿着行李等在了大堂,一家人也急忙加入“返程大军”,但预订的出租车司机打来电话说,“已经没办法出去了 。”
为了赶到机场,温女士一路换了2辆车、花了800元。刚到机场就得知机场封闭了,随后温女士接到了航空公司“航班取消”的电话。
这次“疫情”对温女士的生活影响并不大,一家人目前住在三亚湾,两室一厅两卫的房,一晚不到500元,外卖都比“度假期间”便宜不少,而且她和先生都能“远程办公”,3个小孩也暂时没开学。
对温女士来说,最大的影响是心态上的。“以前觉得自己是自由的,也不用担心病毒;现在感觉周边全是病毒,根本没心思欣赏。”经历过上海的“封城”,温女士觉得现在仿佛“旧事重演”,心里非常焦虑,以至于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航班的情况。
受访者周围“疫情”分布情况-温女士提供
“孩子们看着我们比较焦虑,他们也很焦虑,很担心回不去。”温女士说,但在酒店落脚之后,孩子们情绪上慢慢接受了,因为酒店的服务人员都很好,甚至还提供免费的冰淇淋。
三个小男生打打闹闹,你追我赶,玩捉迷藏、玩自制的“游戏”,也能打发不少时间,人少的时候甚至还能下楼去“游个泳”。
温女士说,自疫情以来都没有出去玩过,三亚是第一次来,还蛮喜欢这里的,这一趟来得值,一家人玩得很开心,“玩得很嗨”。温女士说,以后要是有机会可能还会来, “要不是疫情,这次旅行能打满分。”
小朋友在看海龟-温女士拍摄
上海“疫情”期间,温女士作为密接,带着3岁的老三,在酒店隔离了半个月,回家之后便“封城”了,从三月初“封”到六月初,将近3个月。
老大11岁,马上上初中,老二8岁,两个孩子差不多上了半年网课,“就害怕孩子眼睛会坏掉”,温女士很担心,因为待在家里不能出去,孩子们也变得“不快乐”。
相比上海的“封城”,这次三亚滞留并未给温女士一家人带来太多苦恼,孩子们相互作伴,倒也“自得其乐”。 但又恰恰是因为有过“类似经历”,温女士和孩子们多了几分焦虑,切盼归期。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END
撰文 | 记者 张子渊 实习生 蔡雪琴 张星雨
统筹 | 林艳 张彬
编辑 | 张彬 实习生 蔡雪琴
图片 | 受访者供图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