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旅途中,有时候会碰见一些非常难忘的人和事。他们大部分是普通人,甚至是很不起眼的劳动人民,但是他们的某种行为,某种思想,会带给我一些感悟,有时候会有一些感动。
前不久,在米脂杨家沟,见到了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我和她接触时间不长,总共不到一个小时,她的陕北口音,我也不太听得懂,所以关于她,我说不上有多深的认识。我在这里想给大家看一看她的个人收藏。毫不夸张地说,可以办一个小型的展览馆。
老太太家的位置,位于米脂杨家沟村扶风寨,她家窑洞,恰好位于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下面。我们参观完纪念馆,在村子里碰到了她。一番交谈以后,决定去她家里看看。
这个是她家的窑洞。上面几十米就是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的新窑院,也就是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居住的窑洞。
老太太姓杜,名叫杜玉萍,娘家是米脂县吕家崄村。我突然想起来,杜聿明可不就是这个村的吗?问她和杜聿明有没有关系。老太太说,杜聿明是他的家族长辈,从血缘上是比较亲的(没太听懂他们的关系,大致上和他父亲或爷爷同辈)。
杜老太太的父亲叫杜天有,1920年出生,后来参加了革命。1948年牺牲于瓦子街战役,所在部队为三军五旅。他的父亲牺牲的时候才28岁,2018年,米脂县民政局给她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
从他父亲牺牲的时间来看,可以推测杜老太太目前至少已经74岁了。老伴好像已经不在了,后辈目前不在村里生活,所以她目前是独居状态。但是从精神面貌来看,她还是非常好的。身上的衣服非常干净,和其他的农村老太太有很大的区别。
老太太的家里,摆放着各类老物件,但是并不显得杂乱。她家里的家具,大部分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感觉。
很有年代感的镜子。
杜老太太首先给我们展示这张床,说是周副主席转战陕北期间睡过的。
我们在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听导游介绍,当时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是住在杨家沟新窑院,那么为什么杜老太太说住过她家呢?
按照杜老太太的说法,起初周副主席是和毛主席都住在新窑院的。但是后来,因为主席晚上经常熬夜写作,周副主席为了不打扰毛主席,就搬到了她家,住过一段时间。
当然她的这个说法,目前我没有证实。但是我相信以当时领导人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是完全有可能的。
老太太家里的各种物件,都被她整整齐齐用框子装饰起来。即使是烟盒盒,她都保存得很好。
一看这烟盒盒,就很有历史感。我几十年没见到了。
她家里的一些老照片。右上角是马豫章,和杜老太太的丈夫应该是本家,关系可能很近。马豫章家距离她家很近,是杨家沟近代走出来的大人物之一。他在1928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西安事变以后,国共合作抗日。马豫章出任国民党肤施(今延安)县长,毛主席称赞他是“白皮裹红瓤”的抗日县长。后曾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司令部秘书长、边区政府秘书处主任、延安市市长等职。
一些老照片。
不得不说,她家简直是天然博物馆。每个窑洞都有让人感觉很稀奇的东西。
1975年的榆林报,这一晃就快50年了。
1967年4月15日的报纸,这都55年过去了。
粮票,曾经是一代人的记忆。我小时候见过,90年代以后逐渐消失,没想到在她家看到很多。
是不是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1956年的选民证。
老太太很崇拜毛主席。家里有很多跟毛主席相关的物品。
好几个版本的毛泽东选集。
特定历史阶段的贴画。
马克思、斯大林、周恩来的黑白画像。
老太太说,她后来嫁到了杨家沟。是杨家沟马氏地主的一个分支。
这是他们家族传下来的物品。
其中很多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这些物品,我们这一代人很少见了。
老太太给我们普及了一下,什么都斗,什么是升,什么是石。
再来看看几十年前的教材。或许是她儿子用过的,她整整齐齐摆放起来。
很多年前的书籍,《十万个为什么》。
家里的一些老家具。
非常有历史年代感。
最后,老太太给我们展示了她做的面花。
整个参观,老太太并没有提钱的事情。但是我想,我们每一个参观的人,都应该自觉给她一点钱,或者买一点她做的面花。
我的照片,可能展示了她百分之六七十的收藏。我觉得,对于一个生活在农村的老太太,能以一己之力收藏这么多的老物件,绝对是让人非常佩服的,反正我是非常感动。
我是担心:她的这些收藏,在她将来离开以后,是否还能有人继续保管下去?如果后代没人保管,那就太可惜了。
我觉得:如果有人帮她把这些收藏分门别类,做一个小型的博物馆或展览馆,面向游客开放,是不是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