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生态美景、访名人故里、品智能制造,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行中线采访团先后走进汉中、宝鸡、杨凌——
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工作人员给车辆装配底盘护板。 李欣泽摄
张骞纪念馆内的架花刺绣表演。 李欣泽摄
洋县长青华阳景区内,大熊猫“善仔”正在吃竹子。 李欣泽摄
两千多年前,黄沙漫卷、驼铃叮当,张骞开创了古代中国与亚非欧国家贸易往来的先河,让遥远的西域与东方文明产生交流。两千多年后,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行中线采访团的记者们站在“一带一路”的起点上,触摸历史,感受陕西日新月异的变化。
5天的行程里,采访团依次接到汉中、宝鸡、杨凌等地递上的“名片”——秦岭汉江生态美景、“名人故里”人文景观、“智能制造”科技成果以及三秦大地乡村蜕变,不断在各大传播平台上呈现。
打“文化牌” 走“生态路”
汉中,作为“一带一路”上的“源点城市”,开启丝路的汉王朝从这里发源,丝路开拓者张骞从这里走出,古丝路的丝茶贸易从这里启运。
8月1日至3日,采访团在张骞纪念馆感受历史脉搏;在蔡伦墓祠体验古老的造纸技艺;在朱鹮生态园倾听朱鹮的故事;在长青华阳景区,了解秦岭生态保护、拍摄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记者们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深邃,看到了好生态带来的好日子。
在留坝县,发展乡村旅游新招频出。发展稻田景观、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构建民宿产业集群、打造秦岭秘境观光带……留坝县文旅局副局长梁玮琪说,为盘活古镇、古村、古民居等乡村资源,满足当地民宿快速发展需求,留坝县提出“培训百名管家、提升百家农家乐、新发展百家民宿、推动百人创业”的目标,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留坝县群众刘建红就是一位刚刚接受过培训的“民宿管家”。不同于其他住宿行业的服务人员,她还掌握了很多新技能:煮咖啡、制作香薰蜡烛……
“让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人民日报社记者孙亚慧在采访本上写道,“这里的民宿管家不仅是住宿管家,还客串起田园风光推荐人,带领游客徜徉乡间、了解物产风俗。”
汉中从历史中走来,在绿色中发展。近年来,汉中做优叫响以秦岭、巴山和汉江、嘉陵江为核心的“绿色循环”生态名片和以两汉三国历史文化为代表的“汉风古韵”文化名片,扎实推进秦巴生态保护,做优做强生态富民产业。
“这里满载历史,生机勃勃。”人民日报社文化传媒公司新媒体编辑赖雯君说。
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在宝鸡市,一些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不断扩展外贸“路线图”。
7月27日,由宝鸡中铁宝桥集团参与建设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通车,这成为中国与克罗地亚友好关系的新地标。作为中克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实现了该国大陆与佩列沙茨半岛连接的夙愿。它与众多中国企业参与承建的项目一起向世界表明,中国在中东欧的建设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等多重考验,取得了宝贵进展。
“中铁宝桥承担了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S7-U14共计81个梁段、1.8万吨的钢结构制造任务,先后攻克了‘钢衬垫与U肋组装密贴技术’‘多拼板单元无损吊装翻身技术’等多项制造难题。”8月3日,中铁宝桥党委副书记刘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里,集团总裁李强对集团高精产品如数家珍:高档数控车床、工业机器人减速器、精密齿轮、秦川云……这些产品远销20余个国家。“搭乘着中欧班列走出国门的产品占比在50%以上。”李强说,秦川集团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2020年以来,出口增幅达到70%以上,2021年进出口额达3.5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增幅将超过20%。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宝鸡装备制造远不止这些。如今,宝鸡生产的吉利发动机、汉德车桥、机床工具等产品,搭乘国际货运班列直达中亚、西亚和欧洲。宝鸡的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56个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到了宝鸡市进出口总值的70%以上。
贡献农业智慧和力量
先后26次抵达喀麦隆、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12个国家,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进的作物品种、技术、管理模式和经验推广到非洲国家,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海江波过去20年的经历。他的目标是把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丰富经验与非洲实际相结合,让中国的智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
为履行支撑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杨凌作了很多努力:建立了一支保障旱区农业技术需求的重要科技力量;培育出了768个种子新品种并推广到23个省区,仅小麦和玉米系列新品种在黄淮麦区增产215亿公斤;突破了旱区节水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修复世界难题。
近年来,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实效进一步提升,小麦条锈病研究成果被誉为“国际小麦条锈病防治的模板”,先后在肯尼亚、土耳其等国家推广,年均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依托中以、中哈、中乌等境内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小麦作物育种、食用菌栽培等领域的联合研究,让中国技术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编高石说:“杨凌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是亮点。”
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落地杨凌,更加坚定了杨凌走出去的步伐。近年来,杨凌先后与全球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涉农领域签订协议,累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活动300余项。截至目前,杨凌累计举办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技术研修班20多期,培训农业官员及技术人员400余人。“今年,杨凌还为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19个国家100余名学员举办‘云上’农业培训课程。” 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龙说。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人民网坦桑尼亚籍记者Aris说,“这次陕西之行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传播‘一带一路’最强音,我也要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