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商业城,曾经是镇江人民的骄傲,也是镇江人必去的购物场所。即便商业城的商品价格高得出奇,区区2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年利润超过亿元,导致镇江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跑到南京、上海,甚至扬州去购物。但是,镇江人对商业城的感情,却是一直很高。甚至镇江的美女,也都跑到商业城当营业员了。
只是,如今的商业城,早已不是十多年前的商业城,纵然被收归于八佰伴名下,也是留下一个残缺的身躯,灵魂早就被市场扔到历史的一角,成为镇江人心中的痛。
说商业城是镇江人心中的痛,那是因为从繁华到衰落,也就短短的两、三年时间,也就是八佰伴进入镇江后的一、两年。僵化的管理思路、落后的管理理念、非市场化的管理思维,决定了商业城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曾经在一次会议上,与当时的商业城管理者半开玩笑地说,只要引进一、两家新型商业实体,商业城将很难生存。只听那位管理者说,引进五家也没问题,商业城依然会挺立在镇江。这位管理者的话,让我进一步相信,商业城离死不远了。这位管理者的话,实在太轻狂了,轻狂到无知。
而有此轻狂思维的,又何止是商业城的管理者。中山商场于1988年开业时,也曾经风风火火,很是热闹,吸引了全市人民的目光。即便经营面积很小,也像北京、上海的大商场一样,经营者一副高傲高贵得无人能比的地步,结果,当1992年7月商业大厦建成营业后,中山商场就像挨了枪支一样,顿时倒下。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大厦开业时,也是非常火爆的,火爆到每天人满为患,大厦营业员穿的工作服,都引起镇江人民的广泛兴趣,议论颇多。当时的商业大厦经营者,也是一副趾高气扬的神态,除了管着他们的人之外,没有几个能够放在眼里的。只是,他们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同年的10月,另一家商业企业——华联商厦也开业了,同样是十分火爆,且因为经营面积大于商业大厦,热度更高。
原本以为,有了两家新型商家竞争,镇江的商业业态会好一些,市场会繁荣一些,流失的消费会更多流回来,可是,从起步就定位于低档、低质的两家商厦,没有能够展示现代商业的风采,很快地,就在镇江百盛商城于1993年12月开业后,陷入瘫痪,且都留下一屁股的债,带来很多的风险。
从1988年中山商场开业到1993年百盛商城正式营业,短短的五年时间,扬起了三面商业旗帜,却都维持不了几年,只有镇江百盛商城,也就是镇江人常说的镇江商业城,能够红火了十多年。且在八佰伴进入后,也很快倒下。难道镇江的商业,真的只能以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金鸡独立”的方式存在,而不能镶入“独轮文化”的精髓,不能形成商业群?因为,直到今天,哪怕万达、苏宁等也已经进入镇江,镇江的消费者,心里除了八佰伴,就是南京、上海。有了网购后,就更是连八佰伴也不如从前了。而商业城,大有回归到当年中百二店的感觉。其商业地位,则是中百二店也不如。
从大西路商圈到大市口商圈,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然而,让镇江人民充满期待的大市口商圈,却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状态,没有形成热度更高的商业。而其他商圈,更是连不温不火也未出现。特别是苏宁的拔地而起,带来的只是镇江上空多了一个可以晚上亮灯的地方,而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效应。300多米的苏宁大厦,与六七层的普通商业大楼没有多大区别。对大市口商圈带来的影响,可能还没达到不温不火的地步。
有着传统商业基因的镇江商业,从车辙中走出来的镇江商业文化,似乎并没有在今天得到充分体现。也许,这也是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一个有着商业天赋的城市,怎么就会变成一个缺乏商业热度的城市,变成一个商业冷漠的城市,变成一个总让人回顾老商业的城市。城市管理者到底都在思考什么,又想给镇江人民带来什么,恐怕应当在镇江的商业字典里有所体现,因为,从出租车驾驶员的眼神里,也能看出一个城市的商业热度。镇江的出租车驾驶员,眼神里是没有多少镇江商业有热度的成分的。
这应该是让人感到惭愧的,也是让人感到悲凉的。车辙里的镇江文化,是不该有这样的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