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旁,有着160余年历史的金陵东路上骑楼排布绵延,与树影掩映成趣。作为上海唯一的骑楼风貌保护道路——金陵东路及其沿街区域更新规划方案日前公布:以“海派金陵路、活力新走廊”的上海城市形象新地标为整体定位,在骑楼全部保留保护的同时,未来这里将形成繁华、活力、共享的骑楼特色历史风貌商业街。
金陵东路位于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外围北侧,沿线地块多为风貌保护街坊,还是外滩、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与老西门、新天地的延伸交汇“枢纽”——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独特风貌特色,又与城市发展息息相通。对于这片旧改腾挪出来的空间,该如何规划更新?新出炉的规划方案成为城市更新的一个样本:兼顾骑楼风貌保护与城市功能改善,不为“更新”而为善治。
维持格局,将因地制宜新增骑楼风貌
辟筑于1860年的金陵东路,见证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变迁。据1918年《上海商业名录》记载,当时的马路就覆盖了163户57个行业。上世纪80年代,市民购买笔墨纸砚、绒线鞋帽、琴鼓乐器,甚至求医问药,多数会来金陵东路。曹素功、连长记、恒源祥、雷允上等都是不二之选。这条马路也与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并称为“沪上四大商业街”。在“老土地”的回忆中,这儿的骑楼尤为特别:作为上海骑楼最集中的街区,“每一间房屋下有廊柱式3.65米孔道留作行人之用”,沿街店铺都会“后退几步”,楼上的住宅就像骑在一楼之上,绵延一公里多。
近年来,黄浦区在金陵东路启动旧改,周边居民挥别逼仄里弄。腾挪出的空间成为焦点:老城区街道,特别是历史建筑,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更新后又该引入什么业态?
眼下,规划方案明确:维持骑楼与街道整体历史格局,除保留历史骑楼与新建骑楼外,对现状沿街没有骑楼的街段,还将因地制宜改造、新增、延续骑楼风貌。在骑楼设计上,维持22.8米街道和15.2米车道的历史宽度不变,并保持骑楼下部空间高宽尺度。
针对骑楼与规划道路红线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规划部门还创新性地提出“分层确权”的管理模式。一旦出现市政交通功能保障、沿线土地开发、沿街骑楼保护利用、房地产权证办理等问题,道路及骑楼空间将分层管控、分层出让。
重塑活力,引入符合现代生活的业态
金陵东路沿线是延安东路发展轴和黄浦江发展轴交汇的核心功能节点。相关负责人介绍,历史风貌特色的活化利用,也将提升街区活力。
未来的金陵东路将结合历史建筑更新和利用,引入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功能,提升业态能级。譬如,探索新旧融合方式,引入具有特色的商业和办公业态,混合布局文创、商业、酒店和休闲功能,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综合街区。通过彰显骑楼风貌和海派里弄建筑风貌的特色空间,打造成为外滩、人民广场、老城厢等区域辐射叠加效应的集中呈现区,“既保有城市记忆,也增加动人城市表情”。
未来,这里还将配建各项社区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包括菜店、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社区文化设施等。
作者:王宛艺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