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博物馆乘风凉,多惬意的事!”今天下午18时许,市民姚女士下班后直接冲到上海博物馆门口,保持社交距离排队等候入场——8月9日起至10月23日,每周二、周五上海博物馆将在18时至21时实行夜间开放。
文化生活是上海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入夜,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的三大展览向预约观众开放,围绕展览推出的文创雪糕等文创产品同步推出——在这里,参观者们享受着上海复合式的魅力夜生活。
下午17时45分,距离上海博物馆今年夏天首次夜场开放还有一刻钟,等候的队伍已蜿蜒至南入口的广场上。顶着夕阳的余温,参观者们戴好口罩,保持距离,静候开场。排在最前面的是一家三口,几天前他们得知上博开放夜场的消息后立即预约,提前了40分钟到达。
离夜场开放还有15分钟,参观者已保持社交距离有序排队等候
据介绍,上海博物馆的夜场开放是建馆7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包括老年人、儿童在内的所有观众必须通过网络实名制预约,目前夜间开放每场限额800人,可提前7天预约。一些参观者告诉记者,两场夜间开放名额基本开放预约就被“秒杀”。
18时50分,陆续到场的参观者们在一楼展厅前排起了队。工作人员见状,立即上前介绍二楼和四楼也有特展开放,参观者可以错峰参观,排起的队伍旋即散开。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为避免人员聚集,建议参观时长控制在2小时内,当遇到馆内人流密度较大等情况时,将视情采取控制入馆速度等措施。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历经三千年松石无一松脱
查验过随申码、完成安检之后,首批入场的姚女士朝着位于上海博物馆一楼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奔去,第一时间找到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蹲下身贴着玻璃观看,只见青铜铸成的长方形框架四角钝圆,以金属线条勾勒出兽面形象,铺填镶嵌满长不过一厘米左右的绿松石。这件文物诞生于公元前18世纪至16世纪的夏代晚期,历经三千余年无一松动脱落。“这太令人惊叹了。”在姚女士眼中,令人惊叹的不仅是这件文物的艺术水准与工艺水平,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的她发现,这件文物采用的工艺与如今依然能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建筑和珠宝领域所见的马赛克镶嵌颇为神似,这一曾在古希腊流行的工艺可追溯至两河文明时期。“古代不同文明的智慧结晶,让人感慨东西方可以求同存异、交流互鉴。”随后,她前往四楼参观“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展,“中原腹地和爱琴海岸两个古文明的展览同时在上海博物馆举办,是生活在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里的幸福。”
司母辛觥复杂多样的纹饰,吸引参观者从不同角度欣赏
这件来自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和来自河南博物院的司母辛觥,将于8月30日先行结束在上海博物馆的展期。出土于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的司母辛觥,昂扬挺立的身姿吸引了不少观众。这尊立体的小兽头上顶着两个卷曲的犄角,浑身覆盖着复杂的纹饰。有参观者对比发现,这尊立兽纹饰细节不尽相同,例如前足是以曲折回环的雷纹打底,后足则是方块状纹路,更接近写实的鳞片或羽毛。在一家教育机构工作的李潇是第二次来观展,“之前和一位河南的朋友来参观,她说在老家都没能一次看到这么齐整的文物群。”得知此次展览云集包括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二十余家文博单位的“重量级”藏品后,李潇感叹,“高品质文化生活是上海的魅力。”
参观者环绕青铜镶绿松石“神兽”
穿行在博物馆内,有小学生捧着平板电脑拍下展品信息,有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打卡,有汉服女子摇着轻罗小扇驻足流连。在一家外企从事行政工作的杜女士告诉记者,疫情之后,除了上海博物馆正在举行的三场展览,她还参观过莫兰迪和毕加索的画展,上海各类当代艺术和潮流展更是层出不穷,“上海是很有活力的!”而另一位参观者刚看完一楼的展览已连发两条朋友圈:“网上老有人拿几条过去的‘网红街’讨论上海是不是没有以前热闹,连我老家亲戚都会问。我发朋友圈就是告诉他们,上海的夜生活从来不只是吃吃喝喝,我们可以看展览、看演出、互动娱乐、阅读学习或是在滨江运动,非常丰富。”
基于展览开发的文创产品
19时许,首批参观完“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观众围拢到大厅里文创产品柜台边。商鞅方升文创雪糕、“网红”河南博物院文物盲盒和玉佩棒棒糖十分吸睛,但更让在外企工作的王先生心心念念的是上海博物馆推出的数字藏品。上海博物馆是国内首家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藏品平台的文博单位。今天上午11时30分,上海博物馆“海上博物”数字藏品平台首批数字藏品开售,2000个创世“地球徽章”上线不足2分钟已售罄,根据上博门口八尊神兽石像创意设计的“上博META少年”系列中的闻真、悟心两款藏品也已售罄。而“宅兹中国”展的两款国宝级数字藏品商鞅方升与西周保卣,开放预约1小时内预约数已突破8000人。“最近几年数字藏品‘风很大’,但博物馆推出的更有分量。”王先生说,上海有最时尚的消费,但这种消费应该有内涵有底蕴。
19时30分,记者在上海博物馆南门外看到,有因加班晚到的参观者跑步进入博物馆。笑脸洋溢在他们脸上:“全天候、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是我热爱上海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