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黔西北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入口,便是杨文丽组建的化屋苗绣车间。
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
“今年是虎年,我们新设计了一对小老虎玩偶,这是蜡染和苗绣的结合产品,寓意虎年大吉、万事如意。”8月7日,走进苗绣车间,杨文丽正在给游客介绍文创产品。
车间里,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琳琅满目;工人们正飞针走线,忙着赶制订单。
这个车间属于“95后”杨文丽与丈夫于2021年共同创立的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文丽蜡染刺绣有限公司。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化屋村考察调研时勉励大家,“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工人正在车间加工服饰
“我们的苗绣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这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之前并没觉得它有多么的稀奇。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刺绣,更愿意外出打工挣钱。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扶贫车间视察我们的苗绣,很多人才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杨文丽说。
“去年这个车间营业额达到400万元,有22名绣娘在这里稳定就业,今年订单的势头比去年增长了不少,所以我们也有了扩大生产的信心,让更多群众能够通过我们这里实现家门口就业。”杨文丽向记者介绍说,2021年“双十一”期间,仅直播的销售额就达到了8万余元。因为产品是纯手工制作,复杂一些的服饰三四个月才能完成一套,在直播时不敢多加库存。现在,公司近一半苗绣成品都是通过直播带货销售。
绣娘直播销售苗族服饰尝到甜头的杨文丽,今年年初开设了专门的文创直播间,用于推广销售化屋村的苗族特色文创商品。在她看来,直播让自家的苗绣产品走出了贵州,走向了全国,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歪梳苗”的服饰和化屋村这个苗族村落。
“村里的苗族姑娘、媳妇甚至是小孩,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在绣品中,桃花、梅花、菊花、牡丹、蝴蝶……她们通过艺术的加工,大胆地进行夸张变形,绣出的刺绣成品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杨文丽说,“在我们这里,一套苗族手工服装就能卖出1万多元,一匹1米多的挑花刺绣就能卖几千元,苗家的刺绣工艺让她们为家里增加了很多收入!”
绣娘直播苗绣蜡染产品
28岁的张应是苗绣车间里的缝纫工,已经在车间工作了三年。没来车间上班之前,她在家带孩子,没有经济收入。后来,夫妻俩把小孩送到附近的镇上读书后,便有了在家附近找工作的念头。
“孩子周一送学校,周五接回家。我的空闲时间一下子多了,想找个班上。”张应说。
现如今,一个月有3500元的工资。张应说:“补贴家用,够了。重点是离家近,时间灵活,照顾小孩老人也方便。”
2022年6月29日,在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民进行苗绣技艺比赛
如今,苗绣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让化屋村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目前,化屋村有农家乐餐馆31家、农家旅馆18家、民宿6家,其中22家都是2021年新增的。”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介绍道,2021年,化屋村累计接待游客超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5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9300元,同比2020年增长了67%。
化屋村的发展,只是黔西市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黔西市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深入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推进乡村经济发展。
来源|众望新闻
编辑 |廖 勋
责编 |刘鑫
审核 |侯清华
9671.2万名!
省妇联召开“庆八一·喜迎二十大”退役军人座谈会
促进新时代妇女权益更有保障
本公众号推文内容只为
传播正能量、好内容,服务于广大妇女群众
如有标注来源错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