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廊桥 |
俯瞰李家坑 |
这两天,一部唐朝的穿越剧《我的空气男友》正在海曙区章水镇李家坑村取景热拍。这也让李家坑继乡村游、吊红节之后再次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之地。
李家坑村地处四明山心,四面环山,坐落于低谷,李家坑的“坑”字就是因此而来。李家坑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村里遍布明清风格的四合院。四合院彼此相连、内外贯通,俗称“通转”。
除了“通转”,村里还有一座建筑,更是让李家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个名为“李氏家庙”的祠堂,从名称上就隐隐体现出了与众不同和雍容大气。原来,根据村里保存的《四明李氏族谱》,这里的李姓村民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
近日,李家坑村党支部书记李行伟,带我们去看看这个有着唐朝气度的古村落。
记者 林伟 通讯员 柯荣耀/文
记者 刘波/摄
廊桥、香榧、四合院
从空中俯瞰,李家坑三面傍溪,一座座青砖黛瓦的四合院清晰可见,整个村落的古朴质感让人眼前一亮。
离村口不远的溪流上建有一座四明廊桥,南侧有一棵近600年历史的香榧树,几乎与这个古村落同龄。香榧树的主干需要两个人合抱,根部在路边,树干树枝则向路中央倾斜,姿势优美,树叶婆娑。
“李家坑最早的祖先姓夏,李姓祖先是后来才过来的。相传这棵树是开村的夏姓祖先所种。”李行伟说,等到李姓族人在这里建起一座座宅院,香榧树正好挡在了路口,但李姓族人没有把它砍伐或移位,反而把它保护了起来。之后,这棵香榧树就成了村里的风景树。
在村子里,随便走进一户村民的家里,主人都会端上一杯茶水来招待客人。这杯茶看上去“卖相”并不好,茶水呈黄褐色,茶叶看上去像残枝枯叶。其实,这种茶叫做“六月霜茶”,取材于四明山区最普通、最常见的植物。
夏天的时候,它生长在山间小道边或竹林丛中,枝干挺直,叶儿青青,顶尖开着一串串白色小花,远远看去,就像是点点白霜,因此被称为“六月霜”。李家坑人有喝茶的习惯,他们认为用六月霜泡茶,可润喉止咳、消热解暑,还能消食开胃。
六月霜茶水凉凉的,有一点苦味又略带甜味,还有一股淡淡的药香。
“唯耕唯读”代代传
转了几个弯,就来到了村里最神圣的地方——李氏家庙。李氏家庙始建于300多年前,其实只是家族的祠堂,但因为先祖李世民的缘故,才有了称为“家庙”的资格。
李氏家庙地处李家坑纵横交错的道路中心,合院式结构,由前后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门口一对石狮子,看上去古朴又威严。
庙堂里的雕画气势恢宏,后殿采用少见的“接椽”形式。也就是把一根椽子用两根杉木链接起来,有“代代相传”的寓意。绘龙也与众不同,匾额、牌位一应俱全。牌位前写着两幅对联,其中一幅是:承祖业克勤克俭,示子孙唯耕唯读。
这种“唯耕唯读”的李氏家训在李氏家庙左边的李氏书塾中也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和传承。1868年,李家坑的一对兄弟捐田50亩兴办了“善教堂”书塾。因为当时没有校舍,学生挤在堂前间上课。后来,族人捐款集资,买下了现在书塾的这块地基,建成了李氏书塾。
150多年来,这个书塾除了名字不断更换,“唯耕唯读”的传承却一直未断。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民扫除文盲运动中,当时无论城市还是乡镇,都有不识字的“亮眼瞎子”,但在李家坑却没有一个文盲。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是对李氏书塾办学成果的一个极好证明。
不过,用李行伟的话来说,李家坑“最有特色的宝贝”,其实还是遍布整个村落的四合院和三合院,或者说是“通转”。这里的老弄堂、青瓦褐檐的马头风火墙、风格独特的墙门、风雅幽静的天井,无一不保持着古老淳朴的风貌,不由得让人感叹古村昔日的富丽堂皇。
更神奇的是,这些四合院、三合院的台门上还镶嵌着砖雕门匾,如“环溪楼”、“与鹿游”、“凤跃鱼游”、“千祥云集”等,这些词语无不出自于历史典故,由此散发出的文化气息,让这座古村显得与众不同。
跟着李行伟,记者进入了李家坑占地面积最大、装饰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四合院——新屋通转。新屋通转始建于1919年,正面门楼题字“凤跃鱼游”。从外观上看,新屋通转是一座相对封闭的住宅,关起门来自成天地。但推门进去后,内部却十分通透,各个门道都与外界连接紧密。为了使内外融为一体,这里的设计可谓巧妙。
如今,这个四合院的居民已经全部搬迁,宅院将改作专门接待游客的民宿。
浙东唐诗之路的明珠
走出村庄极目远眺,李家坑的周边群峦连绵,山道蜿蜒。这里是一个由蓝天、绿树、碧水构成的天然大氧吧,同时也是四明山的山心。李行伟说,这里还有一条似有似无的道路——浙东唐诗之路。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李白先后三次来到四明山,同时代的杜甫、孟浩然、白居易、刘长卿、孟郊、贾岛、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也都欣然到此一游。
“据我们考证,描写四明山的唐诗有300多首。”李行伟要把李家坑打造成浙东唐诗之路四明山区域最闪亮的名片。
今年下半年,李家坑将选择一家农家乐来建设“唐韵”文化体验馆,拟设置三大主题区,即唐宴菜肴品尝区、陶艺生活展示区、唐服文化体验区,让这里的农家乐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能成为一个新的文化景观地标。
其中的唐宴菜肴品尝区将开发“隐逸·唐十二碗”系列菜品,将唐宫水席宴菜品与江南水乡宴菜品结合起来,选用李家坑本地产的生鲜,如高山蔬菜、粗加工农产品、河鲜等作为原材料,形成由四大凉菜、六大热菜、两道汤羹组成的独具李家坑特色风味的菜品。
“这些规划的落脚点,都在于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李行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