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本端专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探访上述纪念馆如何以丰富独特的馆藏文物资源和经典展陈,向观众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作为红色旅游景区,这些纪念馆如何在当下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用更年轻的姿态传承八一精神
王竹青
▲ 沉浸式情景剧《那年八一》
南昌,人民军队的摇篮!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划破了乌云压顶的黑暗,迎来了人民军队的诞生。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用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群和数千件(套)珍贵文物,将那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烽火岁月娓娓道来。穿越时空的回响,革命文物绽放出时代新光彩。沉浸式主题课堂、沉浸式故事讲述展演、沉浸式实景剧体验……近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秉承初心,创新推出一系列新颖丰富的展陈手段和宣教方式,今年还将于7月31日至10月举办首届“八一文化艺术节”,通过主题展览、展演、沉浸式剧目演出和丰富的活动引领观众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和革命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接地气,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每年都会开展“永远的七一”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打破以往观众走进场馆看展板听讲解的模式,通过情景设置把展厅变成教室,吸引观众主动走进历史、回望初心。这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创新宣教模式的一个缩影。如何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爱上红色文化?纪念馆采用“全息互动式设计”进行陈列布展,增强展览的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并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特色主题展览,今年即将推出的“光影八一”珍贵老照片展览,一经预告就受到很多游客的关注。同时,纪念馆还精心打造萌趣可爱的红色卡通形象“小军军”,把它融入到纪念馆日常的讲解导览、宣传推广、教育活动、文创产品中,形成别具一格的红色标签。
为了让大众了解八一故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打造沉浸式情景讲述展演“八一军旗红”。展演由馆内讲解员和志愿者讲解员联动完成,以情景讲述的表现形式和多元素的舞台呈现,把红色故事搬上舞台,把舞台变成移动展馆,通过前夜、惊雷、火种、军魂、青春5个篇章,再现南昌起义的伟大历程,让红色故事入脑入心。
如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将红色文化宣讲从“馆舍一方天地”拓展到“大千广阔世界”,将“八一军旗红”“从南昌起义走出的共和国将帅”“强军历程 光辉伟业”等展览带到全国多地的高校、博物馆、部队等开展巡回展,并在江西省内率先打造红色展览主题地铁站,使红色文化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真正活起来、热起来。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活化利用旧址打造的沉浸式实景剧《那年八一》将与观众见面。全剧以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为演出剧场,采取“革命原址+沉浸换装+互动机制”的形式,由《子夜烽火》《迷途寻路》《生死抉择》《起义前夕》《血色黎明》5个板块组成,为观众讲述1927年发生在江西大旅社的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革命纪念馆打造实景剧是跨界融合的一次大胆创新,也是活化利用革命旧址的一次全新尝试。观众可以选择不同身份角色更换上剧中服装,化身演员参与演出,真实感受那一代青年谱写的热血壮歌。演出在晚上呈现,可以开启一场夜游革命纪念馆及革命旧址的红色之旅,是一次沉浸式、行进式、互动性的生动体验。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王小玲表示,在新征程上,该馆将踔厉奋进,凝聚起红色精神文化的磅礴力量,让红色血脉赓续不断,红色火种生生不息。
古田会议纪念馆:
把纪念馆变成课堂
翟 群
▲ 古田会议纪念馆外景
今年八一建军节当天,古田会议纪念馆将与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共同举办 “凝聚的历史,永恒的初心”红色雕塑展览活动。
古田会议是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核心内容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在福建龙岩古田廖氏宗祠胜利召开。与会代表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等决议案。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古田会议决议》是我党我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1971年7月,福建省委决定筹建古田会议陈列馆,1974年10月对外开放。据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黄光礼介绍,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全馆管辖着13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馆藏文物总数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028件。
建馆以来,古田会议纪念馆始终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旗帜,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全年免费对外开放。截至目前,累计接待观众4000多万人次。
走进古田会议纪念馆,基本陈列“古田会议——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让人沉浸在那段峥嵘磅礴的历史岁月中。展览内容分为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建党建军的光辉里程碑、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古田会议永放光芒五大部分,分布在10个陈列展厅。此外,纪念馆还根据重要历史节点不断推出各类专题教育展览。仅2019年,就举办了 “古田会议90周年——红色文化展览”“古田会议——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红色家风孝道展”“中共闽西一大”“文昌阁文化展览”“闽西土地革命之歌”等一系列专题展览。
黄光礼表示,古田会议纪念馆坚持把青少年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古田会议精神的重要群体,不断创新教育途径和办法,推动纪念馆以提升公众参与度和社会教育为核心转型升级,让纪念馆变成课堂。
一是加大“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外展,设计适合深入学校、社会、军营等的主题展览,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走出场馆,走到基层,走进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心中。近年来,“古田会议精神万里行”巡回展走遍大江南北,从东南沿海到雪域高原,让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两次在古田召开的历史性会议。二是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内容。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就近就便到附近部队驻地和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作风建设。三是加强馆校共建。积极打造古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及全国大中小学生寒暑假特色实践基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馆校互助结对,与清华大学、国防大学等上百所学校进行交流共建,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古田开展党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接待学生近百万人次。四是强化军魂教育。积极探索“军民融合”的共建之路,坚持把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支持部队、军事院校在古田设立教育基地,积极配合其在古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军地共建,共建军队“铸魂”圣地。每年都有数万官兵在古田接受红色教育。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让抗战精神永传承
刘妮丽
▲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序厅主题雕塑“欢庆胜利”
走进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耳边仿佛响起当年的《八路军军歌》:“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凭着这坚强的信念,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这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它增强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文史研究部主任毛春桃表示。
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多人,我军自身伤亡达600余人。“当时的战士很年轻,有的才十六七岁,杨成武将军也不过才23岁。”毛春桃介绍,“2015年左右,有一位115师685团战斗亲历者的女儿来我馆参观,她父亲当年参加战斗时才16岁,在战斗中被日军的刺刀几乎挑豁了下颌骨,疼得晕死过去而侥幸存活下来,但下巴上留下了一条永恒的伤疤。老人来参观时脸上挂满了泪水。”
“今年6月13日,重庆游客杨忠元来参观,他的父亲杨贵成当时是115师686团三营9连1排排长,伯父杨西城是686团二营6连3排排长,他们都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如今,重访父亲和伯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杨忠元非常激动。”毛春桃介绍。
“上小学时学过课文《平型关大捷》,现在想起来都热血沸腾。当看到缴获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杨勇将军用过的毛毯,我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位初中生表示,“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上。没有子弹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折了就和敌人肉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用献血和生命铸就的平型关精神永放光芒。”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如何传承抗战精神,是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由序厅、3个独立单元的主展厅、半景画馆组成。“在半景画馆,设置有半景油画、地面塑形、6台电脑和6台投影,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再现平型关大捷的经典战斗过程。”毛春桃说。
同时,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还开设了一系列红色研学项目和军事体验项目:“红色平型关”“不忘先烈”“少年强国”;真人CS之乔沟伏击战、真人CS之老爷庙高地争夺战、战地摩托、射击、VR装甲战车、手榴弹投掷等。“让青少年重走乔沟路,重返平型关大捷战地遗址,回顾经典历史,了解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故事。”毛春桃介绍。2021年8月,该馆与灵丘县团委联合举办第四届“小小讲解员”“我是小八路”等主题活动。
2021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通过开展主题讲座、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游览纪念馆等活动,接待各类单位及社会团体1800余家,参观人数达27万余人次。平型关宣讲团分赴白崖台寄宿学校、上寨中小学开展了以“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送教进校园活动;赴武灵镇存孝社区、刘庄社区,开展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为主题的送教进社区活动。
每年前来平型关大捷遗址参观的人数都在增加。与此同时,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不断强化旅游线路,让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农业旅游等融合发展。
2019年,灵丘县对纪念馆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修建景区游步道5000米、景区生态停车场1座,改造景区旅游厕所2座,还有加强灯光亮化工程等。2020年,山西省委宣传部建成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网上VR展馆,对纪念馆内灯光、半景画厅设备进行维护更新,增强了景区对人、车、物的建设管理,并建立完善了电子档案。2021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编制《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十四五”建设规划》和《平型关大捷纪念馆2021年度建设项目计划》,推进“平型关国家级4A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工作,突出抗战军事主题,强化国防教育功能。
随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热度攀升,毗邻主战场的灵丘县东河南镇小寨村也形成了集红色教育、民俗旅游、非遗传承、农耕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发扬平型关精神”等招牌在小寨村随处可见,还有配套建设的红色景观及群众剧院、农家客栈等。“金灿灿的玉米垛、土高原窑洞式窗户……我想象着当时八路军在这里的生活。”一位游客表示,“平型关大捷用智慧和勇气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今天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渡江胜利纪念馆:
种下红色的种子
王 炜
▲ 渡江胜利纪念馆举行的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
南京是一座革命之城、英雄之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贯穿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孕育出以雨花英烈精神、渡江精神等为代表的南京红色文化。这个暑假,江苏南京中小学生纷纷来到红色场馆参与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研学活动,在一系列沉浸式主题课堂中,学习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
7月14日,在渡江胜利纪念馆,一群来自江宁实验小学、北京东路小学等学校的学生前来参观纪念馆展陈。现场,同学们担任起“小小红色讲解员”,讲解“镇馆之宝”——渡江第一船、珍贵旧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背后的感人故事,在讲解中了解历史、感悟文化。
渡江胜利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江苏省国防教育基地、南京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南京市“十大红色文化地标”。纪念馆现有基本陈列为“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展”“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南京历史展”,2021年7月整体修缮改造工程完成后,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馆藏资源以反映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历史的实物为主,涉及文献、档案、枪械、弹药、证章、钱币、织绣、旗帜、书画等不同种类,截至2021年底,共有文物及藏品资料1147件(套),其中,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共116套243件。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同志气势磅礴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将记忆拉回到73年前:在枪林弹雨的长江上,百万雄师气吞万里如虎。他们身后,上万名船工不惧牺牲,划桨掌舵运送战士横渡长江;上千万名群众踊跃支前,喊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人民军队以木帆船突破敌军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给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同学们讲述这段炮火硝烟历史故事的,是渡江胜利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吴小宝。30多年来,他穿行于馆藏史料里,努力让渡江精神深入人心。
如何使纪念馆成为培根铸魂的红色课堂?记者了解到,该馆推出了“我是小小宣传员——党的故事我来说”线上活动。其中,“种下红色的种子”馆校合作课程是由渡江胜利纪念馆与南师附中树人学校联合打造的系列社团课程,以“探”“读”“悟”“践”的方式构建学习流程,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南京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起到学史有形、润物无声的效果。
2018年以来,渡江胜利纪念馆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江苏省“永远跟党走”红色旅游线路、江苏省“喜迎二十大见证新江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绣红旗”红色主题课程获“全国2015—2019年度博物馆研学课程及线路推介活动”优秀课程奖;“种下红色的种子”馆校合作课程获江苏省2022年博物馆教育示范项目。
吴小宝说:“未来,渡江胜利纪念馆将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整合馆校资源,将博物馆文物、口述史等红色资源融入中小学课程,逐步形成我馆‘四史’学习教育系列品牌课程及配套教材、学案、材料包,向全市中小学进行宣传推广。”在这里,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将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正能量,以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涵养城市文明气质,凝聚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2年7月30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用更年轻的姿态传承八一精神》、
《把纪念馆变成课堂》、
《让抗战精神永传承》、
《种下红色的种子》
↓ ↓ ↓ ↓ ↓ ↓ ↓ ↓ ↓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