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作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北大门”,是世界著名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之地,是著名的“茶乡”,也是傣族葫芦丝艺术的发源地,境内主要居住着汉、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佤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6.9%。
梁河,因小梁江而得名。自古以来,梁河各族人民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近年来,梁河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如今,全县上下形成了各行各业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梁河大地。
党建引领 筑牢创建基础
7月14日上午,梁河县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人签名暨文明果实共享启动仪式,标志着梁河县创建民族团结示进步范县的工作已进入到全民参与、全面冲刺的关键阶段。
“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全县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各民族共享中华民族发展的荣光……”梁河县相关领导在启动仪式上如是强调。
梁河是如何打造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我们充分突出党建的引领作用,基层党建也得到了全面加强,开创了‘党建+民族团结’事业新局面。”梁河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据介绍,梁河县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创建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出台了《梁河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创新创建工作格局;通过“小喇叭”“大广播”“五用五化”宣讲队,利用“线上宣传媒体+线下教育平台”,加大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力度。
此外,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梁昌才、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余运清、全国巾帼文明岗尹春焕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下,梁河县基层党组织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
丰富载体 拓宽创建覆盖面
7月19日,夜幕降临后的梁河县金塔民族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各族群众身着盛装,手拉着手围成一个个圆圈,伴着民族乐曲欢快起舞;而在九保阿昌族乡丙盖村那峦村民小组,一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阿昌健身操、傣族象脚鼓舞等由当地阿昌族群众和县文化馆编创的歌舞节目轮番上演。
“最近我们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希望通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领各族群众积极做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梁河县文化馆负责人表示。
2015年至今,梁河县文化馆已经把356场文化演出送到乡村,同时采用“文化馆业务骨干+外聘文艺院团教师+馆外培训场地”的文化培训服务模式,加大对167支农村业余演出团队的培训、指导力度,形成了边疆民族地区用歌舞赞美新时代、歌颂美好生活的浓厚氛围。
而这只是梁河县以机关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抓机关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变行政管理为深化服务,解决各族群众所需所盼的一个体现。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梁河县以民族团结进步“7+N进”为抓手,不断向各行业各领域延伸。
以乡村振兴为载体,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为载体,推动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民族团结广场等,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红云梁河药厂、梁河农商行、益坤粮油等企业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理念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知识精心融入课程,构建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互协同的培育体系。20所学校通过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验收……
截至目前,梁河县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教育基地1个,州级示范单位57个、教育基地1个……如今的梁河,呈现了人人“讲民族团结情、说民族团结话、办民族团结事、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局面。
搭建平台 凝聚创建共识
最近,由梁河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负责实施的河西乡勐来村护士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在勐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赵成文的脑海里,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已徐徐展开。
“护士坡是阿昌族聚居村寨,目前护士坡组灌溉沟渠老化、毁坏严重,严重制约了群众的发展。”赵成文介绍,项目的实施能有效解决灌溉沟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改善村容村貌环境,结合实际还能发展生态旅游,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
“向青山绿水要效益,在生态保护中谋发展。”这就是梁河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探索。
结合区位优势,梁河县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主题教育——
2021年5月,梁河县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打造提升了梁河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阵地——中共梁河特委纪念馆和党史学习教育长廊。如今,“一廊一馆”成为梁河县各族党员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性锻炼的重要载体平台。
结合多彩的民族风情,梁河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文化发展——
通过倡导“美美与共”文化发展观,梁河县列入国家、省、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3项;葫芦丝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各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在此基础上,梁河县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形成有效的民族事务治理机制,被评为“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级“先进平安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连年位居全省前列。
紧抓重点 彰显创建成效
昔日的梁河,集“贫困、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当下的梁河,“党史、茶香、康养”三张旅游名片不断擦亮。
腾陇高速建成通车、芒梁高速加速推进,全州“1小时经济圈”即将闭环;以箐头河、马仑河等水库为突破的水利工程实现了“小县办好大水利”;以南甸步行街为代表的“美丽县城”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这一切,都是梁河县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融入双推进的生动实践。
“从2017年到2021年,梁河县生产总值从19.92亿元增加到41.43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3684元、7954元增至30449元、11143元。”梁河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在脱贫攻坚战中,梁河县紧扣“一揽子”政策机遇,产业、就业扶贫推动“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梁河,用实际行动兑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在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征途上,梁河县各族儿女正携手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云南特色、梁河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的伟大命题交上精彩答卷。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胡娇 吴鸿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部分图片由梁河县民族团结创建办及融媒体中心提供